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5月10日 星期三

坚守故乡的写作是有根的写作(作家谈)

纳 杨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5月10日   第 07 版)

  散文写到一定境界后,讲究的应该是文字中独特的气质了。最近读了赖赛飞的散文集《生活序列号》,这种感觉特别明显。这本集子带有明显的作家气质。一个整体感觉是,文字很温暖,具有生活的温度,但又在生活之上,有一种冷静的哲思在里边。这种哲思不是把生活哲理化,而是把作家对生活本真的思考,很自然地溶入所书写的人物、事件中,于是这些文字就有了灵气,带领我们感受不同人生的美,一种诗意的栖居。而实际上,作家笔下的生活是真实的,甚至残酷的。她所写的都是普通人,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比如出租车司机、报刊亭老板娘、洗衣店老板娘、路边小吃店老板娘、快递小哥、家政服务员、清洁工等,都是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群人,也写一些特殊的人群,比如医生、渔民、海员、守山人等。这些人的生活并不容易,但他们都有各自的应对技能、生活的智慧,都能为自己创造一片得以容身的天地。在作者的写作中,没有粉饰、矫情与造作,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同情、怜悯与施舍,更没有愤世嫉俗的代言与呼吁,有的只是一颗真实的心,似乎那些文字不由她支配,而是由笔下人物的生活自然流淌出的。这应该是散文写作的比较高的境界。

  散文之散,在于阅读的广博、见识的广博、阅历的广博。散文之高,在于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对世事的宽容理解。真正把自己放进去,写出的文字才真正具有动人的力量。这部散文之所以动人,就是因为作者把自己的真心放进去了。她与笔下的人物共呼吸,感同身受。

  作品中的独特气质还来源于作者对故乡的坚守,对写作的坚守。赖赛飞出生在浙江象山一个海边小岛,并且长期居住在那里,从小耳濡目染的是一种区别于内陆地区农耕文化的海洋文化。大海的丰盈与喜怒无常,海边渔民、海员及其家人的生活,给了她独特的生命体验,成为她丰富的创作资源。散文的语言常常是作家思维方式的外化。这部散文的语言就很有特点,优美而不做作,读起来还有点怪,自成一体,有一种安静优雅的力量吸引着我们沉下心来,细细去读。更吸引我们的,是她笔下书写的那些海边生活的普通人,他们身上散发的海洋风情是那么让人着迷,可以说这是我国海洋文化最真实的表达。中国的海洋文化历史悠久。我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与3.2万公里长的海岸线,6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散布在海岸线周边,那么长的海岸线周边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海洋文化。赖赛飞所写的浙江沿海就与福建沿海的文化不尽相同,更不要说与山东沿海的差别有多大了。当下我们的文学作品中,表现海洋文化、海边人群的作品真的不多。这么大的一个群体,需要作家去发现、去书写。他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好中国的海洋文化,也是对世界海洋文化的有力补充。期待坚守海边的赖赛飞写出沿海人的精神特质,更期待更多的坚守故乡的写作,挖掘出中国人的精神特质。

现时代的青年精神(文学聚焦)
坚守故乡的写作是有根的写作(作家谈)
“日本当代文化思想译丛”传播日本民众反战呼声
诚意生活的丰功伟绩(新作评介)
“诗意浓香”全球系列诗歌赛事启动
责编:杨 鸥 邮箱:hwbwy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