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在经历了19天、1.2万多公里的穿行之后,首趟义乌—伦敦中欧班列返回中国。去时满载中国货,回来一车欧洲造,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项重要务实合作举措,“中欧班列”已开行39条,累计开行数量已突破3700列,到达10个国家15个城市,成为一条联通“一带一路”沿线贸易的中国方案。
为了更好地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中国还提出了许多方案,获得了沿线国家的认可与响应。
■ 发展导向 顺应时代潮流
“过去,义乌国际双方物流基本依靠海路和空运,铁路国际运输是新的亮点,新的引擎,能够更好地服务国际贸易,让更多的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运往中亚和欧洲,销往全世界。”作为“中欧班列”的运营商,义乌市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冯旭斌对公司发展充满信心,“今年我们将完善在‘中欧班列’沿途重要城市的布局,计划建设西班牙、德国的海外办事处分拨中心。”
对接国际市场,靠贸易畅通,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中欧班列成为促进经贸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中国对俄罗斯、巴基斯坦、波兰、哈萨克斯坦和印度进出口分别增长37%、18.7%、19%、69.3%和27.7%;与此同时,对欧盟进出口也增长了16.9%,对东盟进出口增长2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显著。
3年多的时间,一个由中国提出的倡议,逐渐成为广泛的国际共识并推动全球行动。中国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提出了一系列“中国方案”:
增强政治互信,签署合作备忘录或合作规划,建设一批双边合作示范,建立完善双边联合工作机制;推动经济融合,牵头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启动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框架内经贸合作和互联互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文化包容,举办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图书展等文化交流活动……
这些“中国方案”顺应了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契合了不可遏制的发展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对本报记者表示,“一带一路”是从基本理念到具体项目、内在逻辑相统一的方案体系。“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相比,‘一带一路’最大的特征就是发展导向。”李向阳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倾向于在发展的过程中探讨双边或多边更多新的合作可能性,“所以我们提出的中国方案也都是以发展为导向。”
■ 互利共赢
成果惠及世界
“我认为,对参加‘一带一路’倡议的所有国家和人民来说,这是一个使大家共赢的中国方案,是一个让我们觉得拥有共同命运的倡议。”巴基斯坦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利哈·洛迪日前表示。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国家之间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和成果,丝路基金便是标志性的机制建设成果之一。
据丝路基金董事长金琦介绍,与其他投资机构相比,丝路基金定位中长期开发,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跨国产能合作。“丝路基金坚持与国内外各投资者优势互补,拓宽投资合作渠道,推动‘一带一路’多层次投资合作。”金琦说。
以中俄能源合作为例,在总额为270亿美元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中,丝路基金购买了9.9%的股权并提供专项贷款。“中国为落实‘一带一路’这一伟大构想做了许多工作。最大的手笔可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俄罗斯财政部财政研究所研究员萨文斯基认为,俄中合资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为两国许多行业的许多公司带来了用人需求和稳定收入。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已在沿线20个国家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有专家认为,中国投资的每一个亿都能带来5个亿的红利。
“中国投资者不仅手握资金,而且有中国乃至全球大市场做后盾,积极的合作一定能够实现互利共赢。”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詹姆斯·劳伦森认为,“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促进相关国家的互联互通,让互利共赢的理念在相关国家生根发芽,实现互利共赢。
倡议来自中国,成果惠及世界。3年多来,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受惠于这一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和实践,未来,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中国也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欢迎各国倾情参与,耐心倾听各国对国际合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主张,让更多惠及民生的重大举措汇入合作共赢的“大合唱”之中。
■ 多元合作
对接各国战略
连接历史与未来,沟通中国和世界,一周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拉开帷幕。中国将论坛主题设定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各国将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方案再次受到世界期待。
“共商、共建、共享,分别解决了怎么建、谁来建、为谁建的问题,这是‘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的奥秘所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司巡视员欧晓理说,“一带一路”注重和他国发展战略的对接,考虑沿线国家利益关切,追求发展最大公约数。
在埃及地区战略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易卜拉欣·赫伊塔尼看来,“一带一路”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传统丝绸之路的复兴,即各国之间顺畅的经贸关系的恢复,使之互通有无、互利互惠。二是沿线国家技术、思想的交流,文化、艺术团体穿梭往来,使各国民众之间的感情越来越近,更多的合作机会不断涌现。最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对接,真正实现共同发展,各国参与热情高。
“对接也是‘一带一路’的优势和特征。”李向阳对本报记者介绍,一带一路与现有的合作机制能够很好地对接起来:比如与东盟共同体进行对接,与俄罗斯倡导的欧亚经济联盟进行对接,此外还可以与印尼的“海上高速公路”这类国家层面战略进行对接。“‘一带一路’的发展导向决定它可以与各种形式的现有机制进行对接,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詹姆斯·劳伦森同样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其他地区性贸易与合作安排的有益补充,而非竞争者。“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为例,这是一个旨在通过降低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促进地区贸易增长的贸易协议,而‘一带一路’建设则通过改善国与国之间的物理连接和降低交易成本来刺激贸易增长。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
“我们要把‘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经验,与国际社会相对接,只要能够实现共同发展,我们就可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采取多元化的合作机制。”李向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