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5月09日 星期二

垃圾围城往哪儿逃(百家谈)

卢福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5月09日   第 08 版)

  不久前看了一个小短片,从人类离开地球的几小时开始,讲到三千万年、三亿年所有的人类遗迹不复存在、新物种来临为止。大自然在这个过程之中展现了对人类所有活动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神奇消化能力。无疑,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是渺小的,本质上,我们的一切全部依赖于大自然,从这个角度看,她是我们的母亲。

  但是,人类活动制造的一系列垃圾和废料、污染物都在破坏着大自然母亲的生态平衡。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导致的各种危机正在威胁着人类自身和整个地球的生存。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预言——在未来100年内,人类为生存必须离开地球,在太空寻求新家。

  如今,许多地方垃圾围城,将来若垃圾围家,我们是否真的要做星际迁徙才能活下来吗?当我们慌乱逃跑时,能否驻足回头,在古人“天人合一”的价值体系中寻找重生的答案。

  人与自然,在古代中国是完美合一的。经历了大规模的文化革新运动,至今幸存着的北京祭祀天、地、日、月的四大祭坛还在默默地陈述着我们祖先高远的智慧。祭祀天地日月的礼仪之中,蕴含着祖先对自然最深沉的敬畏。

  4000多年前,尧舜禹时代,中华圣王的十六字心诀说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提出以精准恒一的精神来平衡人欲与天道的关系,以人与自然合谐之道来引导社会生产生活的大方向,使人类在日常之中能够敬畏天地自然,从而能自发地保护生态。这无疑是人类文明得以长久延续的第一要义。

  可以想像,如果人人有敬畏自然的理念,心中时刻扯着一根“天地人和”的线,自然会爱护身边的环境,日常生活也会走向节约和环保。垃圾和废料以及污染会减少,而垃圾分类的举措会更精细化和彻底。

  根本上,人类的行为除了自然生理的本能之外,更多的来源于每个人的思想认识基础、价值体系、固有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风气。所以,环保问题,根本上是教育问题,是人心问题。解决人类生存危机,真正落实“天人合一”的价值体系将能产生神奇的效果。

  

垃圾分类也有了“互联网+”
垃圾围城往哪儿逃(百家谈)
过度包装之殇
责编:罗 兰 邮箱:luolan9520@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