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5月01日 星期一

日喀则小镇的震后重生(发现中国)

海外网 刘 凌 贾雯帆 谢 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5月01日   第 08 版)

  图为来自樟木的孩子们在小区门口开心的玩耍。
  贾雯帆摄

  图为桑珠孜新区已基本建成的后藏风格新房。
  贾雯帆摄

  图为小区里居住的夏尔巴老人。
  贾雯帆摄

  关注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看海外网“发现中国”专题。

  敬告读者

  “发现中国”融媒体报道专题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海客客户端同时与大家见面了。我们会用文字、图片、视频的融媒体报道方式发现中国的动人故事、发现中国的优秀文化、发现中国的发展变化。“发现中国、展示中国”是我们的愿望,希望得到您的关注。

       

  两年前的4月25日,对德曲来说,是个不愿重提的日子。回忆起家园被毁的往事,她忍不住转过身去默默擦泪。

  那一天下午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位于中尼边境、与尼泊尔隔河相望的樟木镇损失惨重,德曲家新盖的三层新房也在地震中被山石压毁。樟木镇所在的聂拉木县,是4·25强震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同样受到冲击的还有定日、定结、吉隆县等地。日喀则市副市长巴桑在4月21日举行的“4·25”灾后恢复重建两周年记者会上回忆,地震造成日喀则市3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00多亿元。

  两年后的今天,德曲一家6口正憧憬着即将入住的新房子。“新房子是三层,有270平方米!”举家迁移到日喀则市区的德曲,不时会想念樟木县老家,但是一提到新房子仍然非常开心。最重要的是,新房子一层可以用作商铺,德曲开了多年的服装店即将搬到自家门口。

        

  新房子

  樟木镇原本是中尼边境的通商口岸,4·25尼泊尔强震造成樟木口岸10人死亡,90%房屋严重受损,通信、电力一度完全中断。由于樟木县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全县514户搬迁至日喀则市。如今德曲和她的同乡们暂时居住在北郊公共租赁房,再过两个月,就可以入住即将完工的桑珠孜新区。

  桑珠孜新区位于日喀则市区西南部,那里的工人们正在加紧民房的室内装修。一排排充满后藏风情的小楼已经初步落成,稍加完善,这里就将“复刻”一个樟木镇。桑珠孜新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次旺南加告诉我们,桑珠孜新区的房屋设计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樟木镇原本的后藏特色,墙壁保留了手抓纹,窗花也仿照藏族窗框设计,比起原本的木质结构更能经历风雨。

  “由于樟木县群众多以经商为主,我们将房屋的第一层设计为商铺,不经商的群众也可以向外出租。”在桑珠孜新区,我们看到样板房一层被设计成为欧式的咖啡厅,以便向搬迁的民众展示效果。

  在桑珠孜新区附近还将建造占地面积1.14万平方米的尼泊尔风情街,设计单位专门赴尼泊尔学习了一个月,复制当地建筑风格,以吸引游客、聚集人气,带动樟木民众靠商贸旅游致富。

  “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巴桑副市长表示,下一步,桑珠孜新区将充分发挥后藏生态文化、边境文化等独特优势,建设珠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要让受灾群众就近就便实现就业。”

  旧生计

  做生意是樟木人的安身之本。德曲的布料生意也跟随她一同搬迁到日喀则市。在北郊公共租赁房,小区里的二层商铺免费提供给这里暂住的居民,德曲的店铺就在其中,主营西装和夏尔巴民族服饰。店里的布料都是从尼泊尔进口,彩色的花纹充满异域风情。在政府的帮助下,原本在樟木时雇用的尼泊尔制衣师傅,也跟随德曲来到日喀则。在二层的制衣间里,4位来自尼泊尔的工人正在细密地缝制成衣。

  尽管现在的收入还没有恢复到地震以前,但是德曲认为这里市场大,“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对于一个月4万多元的收入,她还是充满信心,“希望搬到新区以后,把生意做的再大一点,带动村里的困难户一起致富!”

  和德曲一样,小伙子白玛也从樟木县搬迁而来,他的商铺位于日喀则市的樟木商城,这里聚集着156家樟木商户,先后于2015年6月和2016年8月分两批入驻,主打尼泊尔进口的酒、金银制品、手工艺品等。对白玛和他的朋友们来说,唯一的变化就是要绕道吉隆县才能顺利进货。

  每天早上10时30分,由日喀则市政府补贴的班车载着商户们来到樟木商城。旺季来临的时候,一个季度的收入可达10万元。为了尽快帮助商户恢复收入,日喀则市政府特意在扎什伦布寺等旅游景点发布宣传册,为樟木商城招揽顾客。不久之后,一些商户也将搬迁到桑珠孜新区,在家门口开起新商铺。

  好时光

  除了日喀则市民,德曲店里的客人主要是一同迁来的樟木人。隔壁的藏式茶馆,也服务于居住在同一小区的樟木居民。在日喀则市,樟木人依然保留着原本的生活习俗。身着传统藏服的老者坐在长椅上聊着天,迁移而来的夏尔巴老人用特有的曲调唱着“梦回樟木”。在小区的活动中心,一场祭祀往生者的传统法事正在进行,客人们送上哈达、茶、酒、肉、酥油等,主人则盛情招待。在即将迁入的桑珠孜新区,保留了0.24万平方米的寺庙建筑面积。

  41岁的德曲有3个孩子,大儿子在北京读高中,二儿子在日喀则市读初中,小女儿两岁,地震的时候刚刚百天。比起她的两个哥哥,德曲的小女儿将在桑珠孜新区享受更完备的服务设施。在那里,包括小学、幼儿园在内的配套服务设施建筑总面积将达到3.23万平方米。德曲88岁的婆婆也有机会在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接受照看。

  根据日喀则市政府制定的《“4·25”地震樟木受灾群众安置政策》,德曲一家还将在社保、就医、就学、创业、就业等方面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

  “2017年是完成重建工作的决胜之年”。巴桑表示,到2017年底,桑珠孜新区就要发挥效益。今天的德曲也许从没想象过“全区一流样板小区”是什么样子,但是不久的将来,她会眼见为实。

日喀则小镇的震后重生(发现中国)
大数据助力智慧旅游 “玩转”跨界融合
信用是无现金时代的“通关密码”(云中漫笔)
责编:宋 鹏 邮箱:songpeng@haiwai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