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4月29日 星期六

年过古稀未伏枥 犹向苍穹寄深情

——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

吴 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4月29日   第 08 版)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这是2017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评委对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的颁奖词,寥寥数语道出了其传奇的航天人生。

  

  孙家栋1929年出生于辽宁。年少时,他便显露出坚韧的品格。他曾因左撇子被学校劝退,但他仅用一年就学会了熟练使用右手。

  19岁时,孙家栋考入哈工大预科班。两年后,他应招入伍,进入空军。之后,他获得去苏联学习飞机制造的机会。求学时光漫长却丰富多彩,7年后,带着最高苏维埃颁发的“斯大林金质奖章”,他登上了归国的列车。彼时,中国航天可谓一穷二白。最早的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才刚成立。幸运的是,他被分配到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跟从钱学森院长等一起开启了中国航天新篇章。1967年国家决定组建空间技术研究院,他被钱学森亲自点将,负责并重组卫星研究队伍。这一年,他仅37岁。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上天;1975年11月26日,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飞向太空;1984年4月16日,拥有了第一颗通信卫星……这些历史性成就都与孙家栋紧紧联系在一起。2009年4月1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100个航天飞行器——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成功。这是孙家栋担纲的第34颗卫星,大家都尊称他为“总总师”。

  说到老伴,他瞬间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时钟倒回1959年的一天,战友的妻子将一张女孩的照片塞给他。刹那间,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让他的心扑通直跳。从通信到见面,一见如故。仅仅126天后,他和魏素萍举行了简朴而温馨的婚礼。1999年9月18日,古稀之年的孙家栋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迫不及待地给老伴带上了,他说:“军功章有你的一半。”

  2004年,已经75岁的孙家栋被任命为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今年4月8日,孙家栋迎来了88岁寿诞。但是他又给自己找个两份“工作”: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高级顾问。

  孙家栋非常关注航天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他说,共享单车就是受益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解决井盖丢失问题要用到北斗信息系统。“高精尖的航天科技究竟能做到些什么,这不仅需要向孩子科普,更应该向不同领域的专家、领导科普,只有他们真正理解了航天科技,才有可能推动更多创新。”

  回忆起几十年的航天路,孙家栋说:“搞了一辈子航天,航天就像我的爱好一样,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了。”

中华问天录 太空逐梦人(5.1劳动节)
年过古稀未伏枥 犹向苍穹寄深情
工匠之花别样红
固体运载技术“活字典”
责编:张保淑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