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4月29日 星期六

三张名片助力西藏发展

本报记者 李 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4月29日   第 02 版)

  拉萨城关净土奶牛养殖基地。
  谢明摄

  上午10时,整个拉萨市已经被阳光晒得暖意融融。在市郊城关区净土生鲜奶生产基地,几百头奶牛正在围栏里慵懒地晒太阳。蓝天、远山、养殖场,这样一番景色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为拉萨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这里鲜牛奶日产量超过5吨,每天销售额1.5万元。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经济增速引人瞩目,当地的三张名片特色农牧业、水产业和旅游业,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农牧业:突出特色惠民生

  作为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原地区,西藏在农牧产业的发展上必须既克服困难又突出特色。

  走在拉萨的街上,常能看到路旁停着的白色小货车在销售各式蔬菜。“茄子2元一斤,油菜3元一斤”,价格还都挺便宜。车身上,绿色的大字写着“惠民蔬菜直销车”。从前在高原地区种植青菜不易,本地居民开玩笑说“这里青菜比肉金贵”。而今,大棚种植技术已在自治区普及。而为了继续降低居民买菜成本、提高菜农收入,2014年开始,拉萨市城关区政府投资3000余万元,支持这一惠民蔬菜直销项目。据了解,直销车上的蔬菜价格平均比市场价低10%到30%,广受市民欢迎。

  在山南市乃东区青稞加工厂里,沿山建起的一排排水磨作坊整洁美观。“我们用传统水磨加工青稞,不仅环保,磨出的糌粑粉保质期也更长、吃着更香。”该厂副总经理旦巴这样说。青稞是高原特色农作物,现已经成了带动山南农产业发展的主角。2013年,山南市投入了6300余万元支持青稞生产加工项目。“糌粑的营养价值高,但很多人不知道。未来我们希望把厂子做大,让品牌的名气走出高原。”旦巴说。

  水产业:打造高原水名片

  西藏是中国淡水资源最丰富的省区,做好天然饮用水产业,打造“西藏好水”的名片,也成为近年来西藏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走进拉萨的超市,能看到货架上摆放着各种本地产的天然矿泉水。“我们本地人和外地游客,都爱买西藏生产的水。有的游客在这儿待的时间并不长,但也成箱买水,就是觉得西藏水的味道和其他地方产的确实不一样。”销售员卓玛这样说。

  大昭圣泉水厂厂长郑晓东是北京人。他从事饮用水行业多年,但来西藏工作才2年。一谈起现在厂里生产的水,他就带着自豪:“我们的水源来自198米的地下湖,是天然软水。直接在湖中心打井取水,引到生产线灌装。瓶装水的生产线是法国进口的,每小时产量4.4万瓶。”

  像这样的天然饮用水生产企业,西藏已有35家。2016年,全区天然饮用水产量突破60万吨。而今年开年第一季度,产量就达到了7.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8%,这一发展势头相当迅猛。而像当雄地区出产的5100冰川矿泉水,更是被认证为中国驰名商标,畅销世界各地。

  旅游业:全域全时增魅力

  “西藏自治区的旅游业可以说已超越了自主产业,成为了主导产业。”在采访中,西藏自治区旅发委副主任王松平这样说。

  西藏山好水美,又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在游客眼中独具魅力。这使旅游业成为西藏最蓬勃的产业之一。去年全区旅游总收入超330亿元,占全区GDP比例近29%。

  通常,一季度是西藏的旅游淡季。但今年一季度全区接待海内外旅游者71.21万人次,同比增长27%,实现旅游总收入8.59亿元,同比增长27.3%。这体现了王松平所介绍的,西藏旅游正向“全域旅游、全时旅游”拓展。

  “全域旅游”解决的是旅游空间不经济、游人“行多游少”的问题。这需要与交通部门通力合作,缩短游客的交通时间,把路网深入到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村落。“全时旅游”则是希望拉长西藏旅游的旺季。比如3月的林芝市“桃花节”,10月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文化旅游节,都使传统淡季变得“不淡”,甚至令飞往当地的机票一票难求。

  而对外国游客来说,西藏也将继续加大开放力度,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加吸引力,为真正建设成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世界旅游胜地而努力。

希腊总理会见刘奇葆
雄安新区将满月 各方关注成焦点
全国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举行
“五一”铁路预计运客5050万人次
“人工智能”唱主角
巴林右旗旅游摄影节举办
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三张名片助力西藏发展
“互联网+儿童安全”行动启动
洛阳举办“古都大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