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色通缉令”发布两周年后的第5天,4月27日,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公布了《关于部分外逃人员藏匿线索的公告》(简称《公告》)。《公告》首次公开了当前涉嫌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外逃出境国家工作人员数字,并提供了22名外逃涉嫌犯罪人员的详细藏匿线索,旨在呼吁国际社会给予中国追逃追赃工作更多支持。
追逃永不停步
《公告》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当前追逃追赃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胜利。截至今年3月底,通过“天网行动”,中央追逃办先后从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2873人,其中国家工作人员476人,追回赃款89.9亿元人民币。
同时,《公告》也指明当前追逃追赃任务依然繁重。截至今年3月底,尚有涉嫌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外逃出境国家工作人员365人,失踪不知去向的国家工作人员581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纪检组副组长高波认为,当前的追逃追赃工作正向全面纵深推进。中央追逃办作为最高级别的追逃追赃专责机关,发布这一公告,公开这些具体数字,体现出中国政府对外逃人员“零容忍”的决心和“追逃未尽,脚步不止”的态度。“事实上,公告就是 ‘军令状’,展现出这项工作是有时间表、任务书、责任状的。”
《公告》还秉持了依法依规、宽严相济的原则,呼吁在逃人员尽快回国自首,争取宽大处理。
形成震慑作用
本次《公告》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公开了根据举报梳理出的22名涉嫌职务犯罪和经济犯罪的外逃人员藏匿线索。包括他们的身份证号、涉嫌罪名、目前可能居住地等信息,均以中英双语公开。其中,目前可能居住地一项精确到了其所在街区。
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中央纪委国际合作局局长刘建超表示,一些腐败分子攫取巨额公共钱财,外逃后混迹于华侨华人社区,损害了我华侨华人的良好形象。公开这些在逃人员的信息,是希望国际社会,特别是华侨华人,为追逃追赃工作提供更多线索、支持和协助,对在逃人员形成震慑、惊扰作用。
高波指出,这些在逃人员在外“逃生”,造成了恶性的示范效应。而《公告》的发布则是一种创新,会在短期内引起国内国际社会的同频共振,使得在逃人员成为惊弓之鸟。也让他们明白,不管如何隐姓埋名,也难以逃脱双边的法律制裁。
具有国际影响
从中国追逃追赃工作推进的全过程看,高波认为《公告》的发布可以说是继“猎狐行动”、“天网行动”、“红色通缉令”之后的又一重大阶段性成果。“当前中国在追逃追赃工作上的水平是世界级的,在工作力度、效度、全球影响上,都是最好的时期。《公告》的发布不仅体现了自信,也负载了法治的进程。既充分尊重了国际惯例,也考虑到了中国的规则与国际惯例的衔接。”
而从《公告》可能产生的国际影响看,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文华也持积极态度。她认为,《公告》除了可以动员国内外力量提供更多举报线索、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威慑力以外,也将对未来中国参与国际反腐合作产生重大意义。“《公告》体现出的追逃追赃的决心,会使国际社会提高对中国反腐败工作的评价。对反腐败工作,特别是一些新举措、新进展,我们既要‘做’,也要‘说’,这样才能进一步实质性地增强中国在国际反腐败工作中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