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4月24日 星期一

这是一个属于演员的喜剧时代

孙德元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4月24日   第 07 版)

  喜剧演员陈佩斯自画像

  2012年的一部《人在囧途之泰囧》,以12.6亿元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部票房过10亿元的国产电影。随后几年的《港囧》《夏洛特烦恼》《捉妖记》《美人鱼》等喜剧电影或者具有喜剧因素的电影,不断地刷新票房纪录,喜剧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最具票房号召力的电影类型之一已是不争事实。加之近几年各大卫视推出多档喜剧综艺类节目,如《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笑傲江湖》等,不断引发收视热潮,可以说喜剧推动了“全民狂欢”的景象诞生。

  毋容置疑,喜剧演员的表演为喜剧的蓬勃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员的表演不仅承载着体现喜剧性叙事的功能,更是吸引观众欣赏喜剧的重要因素——许多观众就是冲着某一喜剧演员走进影院、走入剧场、打开电视,大家似乎迎来了一个属于演员的喜剧时代。然而,在繁荣背后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喜剧作品良莠不齐的质量问题原因在于喜剧演员的创作素质和品行参差不齐;有人说演员表演起来简直是瞎胡闹,为了博人一笑而无底线,表演毫无价值和深刻意义;有人认为演喜剧没什么难的,也没什么高级的,只要贱、丑、怪,损别人贬自己就可以了……如此种种,足以反映喜剧演员游走于低俗与高雅之间。

  我们是否对喜剧和喜剧演员的要求过高了?

  喜剧,要俗,还是要雅?

  俗和雅一直都是鉴别艺术品质的一个衡量标准。对于喜剧来说,中国古典文化中“善戏噱兮,不为虐兮”,强调喜剧要“哀而不怨,乐而不淫”,这就把喜剧纳入了社会伦理的范畴,从而要求喜剧要透过“乐”而体现“不淫”的价值。也就是说,你可以让我乐,但必须得让我觉得乐得有意义,这才是所谓的雅俗共赏。

  道理大家都懂,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喜剧表演艺术并不是一个容易驾驭的东西。鲁迅说过:喜剧就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这“无价值”本就是世间的俗。喜剧通常将喜剧性角色置于一种俗的困境,通过角色摆脱困境时的囧态、丑态从而让观众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雅的优越感,爆发出笑声。同时,喜剧演员则通常会运用“丑角化变形”的手法突出角色的样貌、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语言处理等方面的囧态和丑态,强化角色喜剧性的性格特征,自然成为雅的对立面——俗。

  要在一个本就是俗的东西上融入雅的东西,喜剧演员都深谙其道,但有的只是简单地披上了雅的外衣,有的却在孜孜以求地追求雅的内核。无论如何,大家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喜剧的本质——笑。离开了这一点,喜剧也就不成为喜剧。可悲的是,有些喜剧人陷入雅俗之间混沌不清,找不准自己创作的方向,既想满足俗,又想迎合雅,结果反而丢掉了喜剧的特质。

  其实,无论追求大雅的“悲情内核”还是追求大俗的笑声,理解有深浅,方法有不同,不必死磕一条路。雅有雅人赏之,俗有俗人乐之,雅俗共赏也并非让所有人都喜欢,各取所需、各笑各的,也不失为一种和谐。

  演员,是塑造角色,还是塑造自己?

  让喜剧拥有独特的魅力,演员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角色艺术形象与演员个人形象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统一的,演员在塑造角色时,角色也浸染着演员自身。陈佩斯说:喜剧就是用“我”的低姿态引起“你”的优越感。有的人认为,“我”就是演员所塑造出来的角色形象;而有的人认为,“我”就是演员本人。那么观众究竟看的是角色的“我”,还是演员的“我”呢?演员是要塑造角色的形象,还是要塑造自己的形象?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没有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演员形象,就无法获得更多角色的机会;吸引力足够大又给演员定了型,限制了演员的发展。这是困扰很多演员的问题,尤其是喜剧演员。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演员的最高任务是塑造鲜明、生动的典型人物形象,俗话说就是演什么像什么。演员通过表演技巧,缩小与人物之间的距离,达到自身气质与角色气质的最大程度的接近。换句话说,就是演员要向角色靠拢。而在喜剧表演创作中,抑或近几年整个表演创作领域,这一最高任务却变得不那么肯定了。

  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演员正是通过对外部造型、外部动作、人物语言、内部性格、情感变形等手段,使人物具有某种丑角化的形态逗人发笑。喜剧演员充分地放大自己的个人特质并注入角色的塑造,给角色贴上鲜明的个性标签。但是当下大量喜剧作品大多为了某一演员而量身定制角色,正是这种机械的克隆形象,让角色向演员靠拢。

  那么,到底是让演员向角色靠拢塑造角色,还是让角色向演员靠拢塑造演员自己?这是一个表演艺术创作领域永恒的悖论。

  或许在当下狂欢的浪潮中,演员们可以大胆地说:这是属于“我”的喜剧时代!只要依旧有观众喜欢自己,有市场需求,有票房有收视率,谁向谁靠拢又有什么关系?我即角色,角色即我。可当大众审美疲劳、狂欢退潮、演员自身形象没有诱惑力的时候,演员又该何去何从?

  表演的艺术绝不仅仅是演员用来表现自我的舞台,演员的自我始终要为角色塑造服务。对于自己从事的这门职业是当做应季的商品,还是一门恒久的艺术创作,这一切都取决于演员自己的选择:是要“爱自己心中的艺术”,还是“爱艺术中的自己”。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表演专业副教授)

“一带一路”媒体传播联盟获响应
这是一个属于演员的喜剧时代
金鸡百花电影节将在呼和浩特举办
《深海利剑》揭开中国潜艇神秘面纱
又一部“中仓电影”诞生(墙内看花)
两岸电影展台湾电影展举办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引人思考
成龙动画守护孩子的梦境
责编:苗 春 邮箱:wenhuawanxi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