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劳动并不比体力劳动舒服,有时候更苦。体力劳动,身体会疲惫,会受伤。脑力劳动,身体也会疲惫,而受伤的往往是心灵。体力劳动的苦,能表达出来,睡一觉,第二天照样有力气。脑力劳动的苦,常常表达不出来,睡一觉,可能第二天照样没有思路,精神压力巨大。
当今中国,既需要体力劳动者,也需要脑力劳动者。“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本期话题通过讲述几位从事不同职业的脑力工作者的故事,重点关注脑力劳动者付出的艰辛劳动及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享受和改变。
女飞行员
胆大心细有体力
■ 王 晓 西藏航空 飞行员
我从小就渴望翱翔蓝天,像国庆阅兵式上歼—10女飞行员那样驾雄鹰搏击长空。几经权衡,高考时我报考了四川广汉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专业。当时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我有点儿古怪:身为成都邛崃妹子,有着168厘米的高挑个子和姣好的面容,白白放着光鲜靓丽的空乘专业不考,实在浪费资源和名额。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完全能胜任飞行员这个女汉子职业。
飞行驾驶不只是一项技术活,还是一项综合复杂的脑力兼体力劳动,不光需要强健的体魄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还需要准确的判断力和协调的操作能力。
我第一次驾机时,确实有惊无险。首飞的航线是成都到拉萨,当时在起飞前滑翔时,前方200米左右遇到了一群飞鸟。我初步判断它们的飞行轨迹在机翼机身范围之内,何况它们当时与飞机的相对速度,无异于几枚发射出膛的炮弹,稍有反应迟缓或者判断操作失误,都会造成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我顿时吓出一身冷汗,脑海里一片空白。幸好机组另一名前辈沉着冷静,指挥我稍稍调整了机身方向和速度,并果断联系地勤人员使用驱鸟器,最终顺利避开了飞鸟。祸不单行,快到拉萨贡嘎机场时,又突遇雪天和强气流,机身颠簸厉害。我屏住呼吸,睁大眼睛,用满是汗珠的双手,镇定操作,终于将飞机平稳安全降落到预定地域。当我故作轻松微笑打开机舱门时,机组的前辈打趣说:“感谢你今天的不杀之恩!”一席话让我耳根都红了。
由于飞行员这行时常处于时空颠倒的工作状态,生物钟紊乱,常常在休息日得不到休息,最初工作的一两个月,我面色憔悴,生理紊乱。由于精神高度紧张,航班执勤时间又常常在晚上,需要调整时差。可在异地休息的飞行员们还未在休息期内调整到精神饱满状态,就不得不继续执行返程航班的飞行工作,在地面一有空就闭上眼睛打盹。对我来说,朝九晚五的好班次经常轮不上,起早摸黑是经常有的事。
飞行了几年,我已成为副驾驶熟手,连续几年被公司表彰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看着航校同一届的几位空姐陆续走进了幸福的婚姻殿堂,日趋有“剩女”之嫌的我,也只得眼巴巴憧憬幻想一下自己的将来。
好在善良开明的爹妈还没有对我逼婚。我那慈祥的奶奶常用一口没牙的瘪嘴唠叨:“花好蝴蝶自然来!”
黄自宏整理
网络创业者
24小时在思考
■ 李 强 “帮推客”创始人兼CEO
“帮推客”是一家给企业和自媒体提供微信流量方案和匹配意见领袖服务的数据运营商,简单来说,就是为我们的用户在公众号发布的内容找到发现者,推广出去。我们不仅是一个年轻的公司,也是一个由3个“85后”主导、其他全部都是“90后”组成的不到20人的年轻团队。
在创立“帮推客”之前,我曾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留学,专业是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2014年,我在澳大利亚创办了一个介绍当地华语房产信息的平台,并在这个项目之中,萌发了做“帮推客”的想法。2015年7月,我和我的团队主创选择回国,并在年底创办了我在国内的第一家公司。
对于一个创业公司,尤其是一个做产品的年轻创业公司,因为是团队的领头羊,所以周一到周五,我都要参加很多会议。每周一更是被会议排满,因为我要在会上了解各个部门的进展情况。估计以后开会的时间会更长,因为现在团队人数还不算多,以后人多了,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去解决。
每天从睁眼到睡觉,几乎都在工作,都在思考,有时候恨不得一天能再多加几个小时;周末基本也在工作——“我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每天我7点左右起床,早餐之后开始工作,晚上11点多才下班,到家后再看点书也就不早了。但就算下班,其实还是牵挂着工作的事情。而残酷的现实是,我的一些灵感都是在偶然的时刻,比如说在洗澡、上厕所,或者是开车的时候出现的。有时候还会与看见的事物联系起来,比如说在外面玩,看到人家是这么做的,就思考这和我们的产品结合会产生怎样的可能。总之,灵感总是一闪而过,但要一直保持思考。
我天马行空想出来的一些灵感,只是一些代码,必须用来服务他人,以得到反馈。当我们的产品上线的那一刻,也就是自己的想法变成一个现实的东西,看见别人在使用,这时候最开心的。也难免有很多失败,比如设计了很多功能依旧不符合用户的使用要求,这时我们也只能忍痛割爱了。
我们的团队需要创造一款产品的时候,会聚在一起放飞思维。今年年初的一天上午,我们不上班,准备了茶点,发动了一次彻底的头脑风暴。如果给你做一款小程序,你会做什么呢?我们当时想了各种各样的内容。有的女生说,我们想做一个一扫码就能知道这个化妆品的产地、销售点、价格等基本信息的小程序。有的说想做一款一扫码就知道什么人来过、有什么留言等的产品。最终,我们把这些想法全部收集起来,核对可行性之后,做出了一款管理时间的小程序,叫做“种子时间”,一个月之内就获得微信的官方推荐。
陈曼菲整理
植物学家
翻山越岭搞研究
■ 杨沛芳 云南省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德钦分局奔子栏管理所 林业工程师
我的家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香格里拉,工作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事资源管理与保护。保护区位于滇西北德钦县和维西县境内,总面积28万多公顷,以保护滇金丝猴及其栖息地为主。1993年,我从云南省林业学校毕业到保护区工作至今,不知不觉已有24年之久。
记得1995年的夏天,保护区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工作,我和同事一行5人随同香格里拉一中的潘老师到野外考察保护区植被。我们穿越保护区南北野外调查,做植物样方,收集数据信息;采集植物标本,制作标本。夏季是多雨的季节,也是白马雪山野生植物生长最为茂盛的季节,此时最适宜开展植被调查。正是这次野外调查,让我从此与野生植物结下了情分。
作为自然保护区的工作者,经常性地到野外开展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我曾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数项重要的野外科考工作,如白马雪山保护区综合资源考察、生态本底调查、固定样地监测、植物标本采集和标本鉴定及制作、滇金丝猴食物及食性研究调查、曲宗贡观赏植物资源调查等。
许多次野外考察都由我担任调查组组长,既要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又要负责全组人员的生活。野外调查工作对保护区来说是一项最艰苦的工作,对女性工作者来说更是不言而喻,既要克服女性的生理极限,又要克服体力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我与同事一起经常背着行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穿梭在莽莽森林间、高山草甸上、沟谷溪流边、高山流石滩;睛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夏天要承受各种蚊虫的叮咬,冬天要面对刺骨的寒风和霜冻;冷一顿,热一顿,饱一顿,饿一顿,已成为家常便饭;职业因素导致的无奈的顽固的疾病伴随终身。长期与男同事在野外工作,自己女性柔美的性格变得与男同事一样粗犷,青春与美丽也与大自然一起分享。可以说我承受了保护区很多女性工作者从未承受过的艰辛。
虽然如此,我却从未有过抱怨,因为我热爱自然保护区事业,热爱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热爱白马雪山的山山水水,喜欢用手中的相机拍摄记录白马雪山的美丽自然景观和野生植物之美,我觉得自己快乐而充实。
我负责野外工作同时,认真分析整理内业资料,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参与《江边藏家——和谐德钦论文集》编写并任编委;主编出版了《白马雪山观赏植物》一书。去年9月被中组部选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到北京林业大学研修学习一年。
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但我对女儿最愧疚。由于我经常在野外工作,先生也经常出差下乡,女儿就只能托付给邻居和同事帮忙照顾。好在女儿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多少让我感到欣慰。我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有一个爱我的先生和女儿,我很幸福。
公益活动家
做公益更要动脑
■ 乔 颖 爱心衣橱基金管委会委员兼秘书长
做爱心衣橱6年了,去了全中国很多地方,这其中遇到的艰难困苦就不必说了。很多人认为做公益应该是行动力最重要,我想说的是,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做公益不仅仅是要有行动力,还要有“最强大脑”。
爱心衣橱近年来一直在研究网络传播、筹款与线下活动的结合模式。一个在网络上诞生的公益项目本身的基因里就有很强的网络属性,但是参与者除了年轻人之外,很多人更喜欢可以真正参与其中的落地活动形式。因此,把网络传播和线下活动有效结合在一起,对于公益项目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把网络和线下活动结合好,让民众在一个个公益项目中能关注爱心衣橱,相信、记得并参与其中,我们尝试过很多种办法和途径。
2015年年底,我们做了一期“置换温暖”活动,创意就是通过让顾客在服装店里购物时扫描我们宣传海报上的二维码,把城市中服装精品店里模特身上的羽绒服,置换给贫困地区冬季里依然穿着单薄破旧衣服的孩子们,再将这个活动制作成视频,在更多地区传播。活动在北京、上海等很多大城市传播效果很好,美国NORH FACE公司通过此次活动给青海玉树囊谦地区的300名小学生捐赠了价值30万元的羽绒服。
2016年1月12日,我们在上海外滩做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活动。一个小姑娘打扮成安徒生童话故事里卖火柴的小女孩模样,在她挎的篮子里放了很多火柴盒,火柴正面印有“还有很多山村小孩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遭受寒冷,他们需要你的温暖”字样,背面有个二维码,并写着“扫码捐款送温暖”几个字。活动旨在唤起社会的关注,把更多的温暖传递到中国山区贫困孩子的手上。通过小女孩给路人介绍爱心衣橱项目和大山里的孩子如何缺衣少穿,人们纷纷前去扫二维码关注爱心衣橱,加入我们的送温暖行列。
去年1月31日,爱心衣橱黑龙江站在位于哈尔滨市区的果戈里书店、西客站、哈西万达、太平桥百盛和南岗松雷5个地点,举办“卖火柴的小女孩”线下活动,活动植入快闪表演等形式,新颖而惹人瞩目。在站点工作人员和众多志愿者的帮助下,本次活动产生了很大反响,不仅募集了相当多的善款,还被哈尔滨众多媒体争相报道。
正是通过这一次次的“最强大脑”策划活动,爱心衣橱的知名度与日俱增,越叫越响。活动的新颖创意,加上众多志愿者、爱心人士的参与,使民众慢慢认识到,公益其实就在每个人身边。
作家
码字者都是苦行僧
■ 陈 红 北京 图书编辑
我先生何南是一位作家。我没见过其他作家伏案写作的辛勤,但我清楚地知道他在电脑上敲出一篇篇文章、写出一本本书的过程;我不曾亲历其他作家为写好一个故事沉入生活深处的痴迷,但我有过陪先生寻找灵感、积累写作素材的经历。
2015年,为了一个长篇小说系列的写作计划,我们一起驱车上千公里,到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积累素材,寻找灵感。在记录下先生青春岁月的那个大院里,他久久地站在高高的台阶上,然后一级级走下来,又一级级登上去,反复多次,孩子似的,仿佛当年的岁月又注入心灵。他走遍了老单位的每个角落,和遇到的每个旧同事交谈,忘记了时间,直到夜晚降临。
去年,这个系列的第一本小说出版了。短暂休整之后,他又开始了第二本的创作——列提纲、查资料、采风、写作、修改……一如四季的轮回,周而复始。
想起苦吟诗人贾岛的两句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就不由得想起我先生写着写着,一个中年大叔,没来由地掉泪,边流泪边继续写……原来是被笔下人物的命运招惹的。
有时我给他打电话,提醒他吃饭。他忽然说:“又该吃饭了?不是刚吃过吗?”电话那端,我能够想象出他意外的样子。原来,专心于一事之后,其他真的已不复存在,陈景润走路撞树,王羲之吃馒头蘸墨的古今传奇所言不虚!
为了敲定某一场景或情节,有时要做数次修改。改多了,也烦;满意了,又喜形于色,超浅薄的表情。“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岂一个“苦”字了得!
而我自己,作为一个出版人,一时间竟模糊了工作性质的界限,不知道所从事的是不是脑力劳动了!说不是吧,我责编的任何一本书问世的全过程,甚至一字一句都凝聚着我的心血;说是吧,体现在整个出版过程中的“脑力”又很“另类”,因为这本书是作者智慧的结晶。于是,对于我的工作,我只能权且以非体力劳动称之。但不管是不是脑力劳动,我都不敢放松要求,因为每个字都是作家绽放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