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4月19日 星期三

共享 共治 共赢

潘旭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4月19日   第 05 版)

  小小的共享单车正考验着各国的治理能力。

  在法国巴黎,仅2015年Velib共享系统就有9000辆自行车被损坏或被盗;在新加坡,共享单车品牌oBike的自行车因停放问题被政府贴上了移除标志;今年1月,美国西雅图市政府宣布,Pronto自行车共享服务于3月31日终止……

  在中国,据艾媒咨询最新预测,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规模将超过百亿元,增速高达735.8%。但是,本报到现场采访政府、企业、市民方面大量相关人士后发现,社会对共享单车的态度,已从起初的“叹为观止”变为理性思考:乱停乱放问题如何解决?用户资金安全如何保障?事实上,不只是共享单车,近年来出现的诸如房屋短租、共享厨房等新经济方面的创新,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监管创新。

  治理新经济,全世界都没有成熟的经验。目前,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例如,2016年7月中国政府发布的《网约车管理暂行办法》,是全球范围内颁布的首个国家层面的网约车法规。

  相较于网约车,共享单车的用户更分散,治理难度更大。共享、共治、共赢,这是共享单车发展的三个步骤。目前,共享已经实现,只有解决好共治,才能走向共赢。如何共治,这其实是中国治理创新的大命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代替了之前常用的“社会管理”,一字之差,标志着社会治理体制的革新:从单一的政府管理变为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治理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新经济,政府的着力点之一应该是建立平台,让各方在这一平台上共同参与、公平竞争。当前,信用体系就是这样一个平台。4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指出,要通过加强共享单车公司与“信用中国”网站以及征信机构的信用信息共享、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等措施,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共享单车规范发展体系。

  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有一句经典之言:“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治理新经济同样如此。治理新经济,各国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善于监管者,不是被动地应对新经济产生的各种问题,而是借机升级监管体系、提高治理水平。

共享单车:畅行背后的“死结”
共享 共治 共赢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