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4月05日 星期三

香港精算师创业记

新华社记者 黄夏歆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4月05日   第 04 版)

  “在香港让你放弃一个月10万港元的工资,辞职创业,你干不干?”相信很多人的答案会是“不”。但是颜耀辉和陈鲲宇这两个香港年轻人却这样做了,他们辞去了从事了10年的高薪精算师一职,做起了互联网金融。

  他们创办的互联网金融公司Seasonalife,2016年12月成功入驻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X-LAB共创空间,成为首个入驻这一平台的科创公司。

  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由红杉资本牵头成立,提供3亿港元资金,有十多位来自港大、港中文和港科大等高校,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科创领域的顶尖教授担任创业专家导师,共同发掘香港大学的研发成果,将导师、创业青年家和科技结合,把科技创新产业化。

  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也在努力推动青年创业,2015年底成立了创新及科技局,统筹创新及科技政策;2016年在施政报告中特区政府提出投入超过180亿港元推动科创发展。香港创科局局长杨伟雄2016年12月出席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共创空间X-LAB开幕仪式时提到,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的早期探索及天使阶段项目,如果进一步发展,有望与创科局20亿港元的院校中游研发计划,或20亿港元的创科创投基金接轨。

  如今,香港创新创业氛围愈发浓烈。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2016年初创企业调查结果显示,香港共有1926家初创企业,相比2015年的1558家增长24%,其中,金融科技公司的数目同比增长了约60%。

  这样的创业氛围在颜耀辉刚开始创业时,是不可想象的。“在香港创业?去小公司?”颜耀辉说,香港年轻人要是这样同家人说,家人一定不会支持,由于香港房租和人工成本高,创业风险大,青年人才大都流向了金融和房地产业。香港大学生毕业后更倾向于去大公司,而非创业。

  颜耀辉和陈鲲宇也并非一开始就走上创业道路。他们从加拿大毕业后,先是选择在加拿大的大公司做保险精算师。回香港后,他们发现,亚洲保险业的生态环境不太健全,透明度低,而自己身为精算师可以从中发现很多问题,通过互联网产品来推荐和改进保险产品,改善香港保险的生态环境。于是,他们决定创业。

  2015年,颜耀辉和陈鲲宇利用他们的专长建立了一家咨询顾问公司,在获得收益的基础上,于2016年5月建立起了“保险科技”平台Seasonalife。陈鲲宇认为,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很多保险公司的总部都设在香港,这便于他们展开业务;在科技方面,香港也能很容易接触到世界顶尖科技,以香港为平台,易于以后将业务发展到世界各地。所以,他们决定在香港打造一间崭新的保险科技企业。

  但在创业过程中,作为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新人,颜耀辉和陈鲲宇也有许多困惑。偶然的机会,他们在网上看到“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报名后,通过层层考量和评估,平台宣布初步意向投资他们的公司。陈鲲宇谈到:“我觉得从中最受益的,还是和项目导师——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甘洁的沟通交流,老师在业界比较有经验,她会不时地询问我们项目的进展情况,在各方面给出许多有益建议。”

  导师的帮助也使得公司快速成长,在创办6个月后就成功收到投资报价,并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收支平衡。谈到公司的快速发展,颜耀辉说,香港其实不缺人才,而是缺少创业风气,“人们听到某某公司成功上市了,当身边有越来越多这样成功例子出现时,这就会激励很多人,香港需要更多这样的榜样”。

  (据新华社香港电)

港股涨催热沪港深基金
台湾青年“登陆”找未来
清明回深圳扫墓
“尊严死”的琼瑶式传播(看台絮语)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
香港精算师创业记
责编:王 平 柴逸扉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