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4月04日 星期二

北京四合院 老味道 新活力

相 娜 赵静静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4月04日   第 08 版)

  保留老式风格的四合院改造

  安静的老院子一角

  当今,旧城改造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其中涉及传统建筑。旧城既包含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又包含着复杂的现实生活。旧城民居改造需要在历史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老北京的四合院是北京传统建筑,也是北京传统文化和民俗的代表。随着城市的发展,四合院的保护和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的关注。

  

  ①  点滴之处沉淀老城文化

  菊儿胡同在北京东城区,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菊儿胡同以建筑的形式呈现了沉淀下来的老城文化。1990年,著名建筑大师吴良镛主持设计了菊儿胡同危房改造工程,有机更新了老巷中简陋低矮的民居,建起了四合院楼房,既保留了老北京四合院的风韵,又契合了现代人的居住习惯。

  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时,没有抹去旧日痕迹,包容了过去的建筑风格,扩大了四合院的利用空间,使四合院重新焕发出新活力。

  如今,行人漫步在菊儿胡同,欣赏着四合院的灰墙灰瓦。四合院楼房一层是灰色的墙,二层三层的小楼白墙黛瓦,围成一个个小院落,既有江南民居的秀丽,又有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韵,与周围老房子的建筑风格也浑然一体。一进套一进的小院子没有高楼大厦的那种孤立感,非常安静闲适。

  进入菊儿胡同19号院,只见老式横梁自行车、腌酱菜的大缸、爬墙木梯等老物件摆放整齐。院子中间的大树和精致的盆景给四合院增加了生机。绿色的爬山虎爬上了二层和三层小楼的窗台,充满了自然清新的活力。

  走进菊儿胡同21号院,看到几只大白猫正在悠闲地玩耍着,没有喧嚣,格外静谧。居住在此的李大爷说,“改造后的菊儿胡同保留了原来的树木,小楼让居民的生活地方更宽敞了。改造后的四合院既保留了原有生活的味道,又焕发出新活力。”

  ②  胡同博物馆展示文化缩影

  史家胡同是北京一条非常有名的胡同,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沿着门牌号一路走下去,在胡同中段南侧可以看到一扇古朴的棕色木门,灰墙灰瓦,白色大理石的门墩,这就是坐落在史家胡同24号的史家胡同博物馆。

  这里原是民国女作家凌叔华的旧居,是一个两进的小院子,两个院子通过一个月亮门相连。经过重新修建,保留了北京四合院的建制,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分八个展厅展示了史家胡同的辉煌历史和老北京的民俗生活。

  另设有一个多功能厅,可以举办文化沙龙、专题展览、小型讲座和报告会等,并设有老北京文化图书阅览室,日常可供居民开展文化活动,游客也可以在此驻足停歇。

  在这儿,你可以看到许多正在消失的老物件,可以看到两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胡同居民生活场景复原,还能听到被保存下来的已经流逝的地道的北京声音,这些展品诉说着老北京几代人生活的点点滴滴,连成了一幅记录时代变迁的画卷。

  在小院里转一转,坐一坐都是很享受的事。史家胡同悠久的历史与和谐的文化氛围造就了史家胡同独特的社区文化精神。

  现在,史家胡同博物馆经常举办各种社区活动,比如闲置物品交换、民俗文化展演、青年联谊会等。社区居民的活动与作品诠释并展示了史家胡同的世纪新姿。

  博物馆的建立,不仅很好地保护了传统的胡同文化,而且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使四合院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生活中,继续焕发光彩。

  ③  新旧共存构成时空隧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激增。适应社会发展,有很多人把四合院重新改造成了不同的空间,使我们在享受现代服务的同时,又能重拾四合院情结。

  景山脚下的印月草堂是北京的一个四合院民宿,与商业化的酒店相比,这里安静从容。印月草堂的门口没有招牌,看起来与一所普通的民居无异。房主大鹏以印月斋主自居,在北京念书,毕业后做了很多年的跨界设计,习书法、品茶道是他日常的最爱。

  大鹏自称是一个绝对不会住楼房的人,他租下这间院子,将6间房中的3间作为客房,其他空间来做茶室和书房。在他接待的房客之中,偶尔也有小的惊喜,有能背出红楼梦中的诗句的外国男孩,也有某类学术领域里的顶级教授。

  位于北京东四十条胡同里的曲廊院可能是新旧共存结合的极佳案例。茶舍入口隐藏在两垛灰砖墙的夹缝中,仿佛时间旅行机器,邀请你从充满烟火气的旧城进入另一个时空。进去之后,里面别有洞天。原本四围起来的长方形院落被一条弯曲的玻璃幕长廊隔成两半,一半与原本的旧砖木结构建筑相连接成为室内,另一半则露天种上成排的竹子。坐在这里面喝茶、吃饭的顾客已很想象得出,这里曾经荒废破败的样子。

  “我一直都希望根据以前的城市肌理,为历史建筑找到更激进的处理办法。不该是保守的修旧如旧,而应该顺应时代不断变化,不断流动。”韩文强说,“建筑师现在也要扮演这个角色,一方面应该激活那些破落的区域、让它们与这个城市重新建立联系,另一方面也应该尝试新的形式,让旧建筑产生更有趣的变化。”

  图片均来自百度

北京四合院 老味道 新活力
老屋碎话(百家谈)
让废旧建筑重生
责编:罗 兰 邮箱:luolan9520@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