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毕加索晚年力作在内的50幅欧美现代主义名画,近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据悉,这些展品全部来自1996年路德维希夫妇向该馆捐赠的艺术品。
彼得·路德维希教授是德国著名的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毕加索作品私人收藏家。然而,让他闻名于世的不仅是收藏,更是他遍布世界的捐赠。他与夫人伊蕾娜·路德维希一生收藏数千件艺术珍品,又通过捐赠和外借的方式,让这些艺术品在世界各地几十家博物馆找到归宿。
路德维希夫妇是最早将西方艺术品无偿捐赠给中国的西方人。当年捐赠过程的见证者、中国美术馆前馆长杨立舟讲述了背后的故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路德维希夫妇就多次到中国各大城市访问和考察。他们亲眼目睹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成就,并向西方国家指出,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宣传是肆意歪曲、片面不可信。1996年5月,路德维希先生在中国美术馆草签了捐赠协议。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两个月后,路德维希先生因病突然去世。这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悲哀,也陷入了担忧。然而不久后,路德维希夫人怀着悲思,以坚定的信念表示无偿捐赠艺术品的意愿不变,一切按计划进行。
路德维希夫妇向中国美术馆无偿捐赠的117件艺术品,包括了欧美现代主义各个阶段不同流派的大师名作,有西班牙的毕加索,德国的彭克、吕佩茨、基弗,美国的安迪·沃霍尔、韦塞尔曼、利希滕斯坦,英国的大卫·霍尼克等82位欧美艺术家。
在1996年的中国,这样大量的西方当代艺术品并不多见。新中国成立后相当一段时间里,国内美术馆多以本土艺术收藏为主,对国际收藏重视不足。路德维希夫妇的捐赠,恰好在当时填补了国际收藏的空白,也让中国艺术家较为全面地认识了西方现当代艺术的面貌。
路德维希夫妇捐赠展的首展是在1996年11月26日。20年间,这批作品在全国各地巡回展览,足迹遍及上海、广州、成都、南京、武汉、哈尔滨等地,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上世纪50年代,路德维希夫妇提出了“世界艺术”的概念。他们的收藏和捐赠正是基于此。路德维希夫妇从世界各地广泛购买当代作品,然后再将它们捐赠给艺术博物馆,或为此新建展馆。他们把个人收藏与文化公共事业联系在一起,为世界艺术交流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