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3月29日 星期三

赏奇石“北京猿人”

邵 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3月29日   第 12 版)

  奇石收藏,让人乐趣无穷,让生活丰富多彩。在20余载的古玩收藏岁月中,奇石总能带给我启发与灵感。我收藏的酷似“北京猿人”的奇石,更让人浮想联翩。

  中国的赏石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祖先的丰富实践在先,然后有了赏石理论及规律的不断探索,而这种探索在宋代达到顶峰。蒋勋先生曾说:宋代美学,领先世界一千年。

  一块顽石,宋代的皇帝为它建园,为它绘画题跋;一块顽石,宋代的米芾向它顶礼膜拜;河里几块小石,苏轼可以拾起视若珍宝,或藏于袖中不时把玩,或置于盆中注水供养,宋人爱石之风可见一斑。

  宋人最喜欢的奇石中,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被视为四大名石。米芾论石,将其审美总结为4个字:瘦、皱、漏、透。瘦乃风骨,皱乃纹理,漏乃空灵,透乃达观。此4种石之特性,皆为当时文人的内心投射及人生追求。

  苏东坡论石,曰文而丑,又曰怪。文,是借石头的纹理来喻文气;丑乃大美,是不可说的天地造化;怪乃独特,喻文人的特立独行,在乱世与红尘中保持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与对真理的追求。

  盛世收藏。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近30年,中国学术赏石文化达到了历史上一个新的高峰。

  近年来,《中国石谱》问世、奇石展会数以千计、奇石展馆与奇石文化城堡遍布各地,然而,与收藏奇石的热闹形成反差的是,对赏石理论的探索研究稍显滞后。

  美没有标准,但美一定有规律。既然奇石是一种艺术品,那么当代赏石的审美有何规律?我们以这块酷似北京周口店猿人的奇石为例来探讨——

  一曰形,即形态。此石为广西来宾的卷纹石,全身褐色,酷似北京周口店猿人的半身像,其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下巴、额头极为逼真,几乎就和当时的猿人一样。所有的艺术品,形皆为第一要素。古董收藏中,在各种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器形最为重要。抽象绘画也有形,毕竟人类要靠形来赋予它意义。奇石收藏中,三分像可以玩,七分像就是精品,十分像则为神品。

  二曰色,即颜色。以往,古人因交通及科技限制,没有机会得到太多种类的石头,所以没有把色作为奇石审美的规律之一。而如今,我们周围是个全新的世界。如果当年可以得到戈壁石、大化石、来宾石、卷纹石、松花石、黄蜡石、长江画面石、孔雀石等,我想古人也会欣喜若狂爱不释手吧!而此石为褐色,也与先人的肤色一致。

  三曰质,即质地。不是所有质地的石头都有收藏价值。石质过于松散,达不到一定硬度,也不属于收藏品之列。此石质地坚硬,硬度可以达到七度,因长年在河水里浸泡冲刷,石质表面细腻滑润。

  四曰纹,即纹理。天然的纹理之美,让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石纹理之美最绝之处在于纹得恰到好处,纹在眼睛、眉毛、鼻子、嘴巴、头发处,真是精绝。

  五曰韵,即神韵。在形、色、质、纹的基础上,收藏奇石还要有神韵,这也是所有艺术品的极高境界。此石不仅形似,而且猿人的神情毕现、动态十足。远古人类在丛林中生存的野性活灵活现,怎一个妙字了得!

  六曰意,即意境。“意”乃所有艺术品、收藏品之最高境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所有的东西都有存在的意义,但意义有大小、高低、美丑之分。比如绘画中,人们喜欢山水、仕女、花鸟题材,而不喜欢低俗之物。这里的“意”,也指生命的意义。人生在世,所有的审美收藏活动,都是在追寻生命意义时心理的投射与印照。可以说,所有收藏大家都是深刻的。

  细品此奇石,我们回到数十万年前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凿石制器、钻木取火、筚路蓝缕、开天辟地。中华文化史,也是石头的历史,华夏子孙爱护这片土地,为这穿越岁月的力量感到骄傲。

“天下盐”:倾情烹饪岁月温暖
云阳龙缸春景如画
赏奇石“北京猿人”
扬州:佳气溢芳甸
责编:高 炳 邮箱:abc29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