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这‘香市’就是农村的狂欢节”。著名作家茅盾曾在散文《香市》中写道。3月25日至4月16日,第十七届中国·乌镇香市带领游客重温茅盾的儿时旧梦。蚕仙巡游、水上竞技、民间戏曲、古镇庙会、非遗体验、特色美食等等香市传统民俗都在浙江乌镇一一呈现。
江南素有丝绸之乡的美称,乌镇的先民亦以种桑养蚕为生。《补农书》上记载:“咸丰年间,桐乡田地相匹,蚕桑利厚。”养蚕是当地农民的主要产业,蚕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年的生活,所以蚕农选在清明至谷雨农闲时,农民从水路、陆路赶至周边各大寺庙烧香祈求蚕桑丰收。这段时日的乌镇自是香客云集,随之而来的杂货摊、戏班子、小吃摊等皆是为香客服务的,一来二去,每年的“香市”就约定俗成了。
后来,香市渐渐匿迹了。古镇保护开发后,沉淀的民风民俗也得到了挖掘整理保护,如今“香市”活动已成了乌镇旅游民俗节庆的一个品牌。今年,乌镇香市在恢复特色民俗的同时,注重游客的参与性,增加“非遗体验”“春季食鲜”等互动项目,整个香市综合了民俗、文化、娱乐、美食、体验与一体,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项目。
乌镇特色的民间戏曲三跳、苏州评弹、花鼓戏,唱腔悠扬,惟妙惟肖;西市河里争雄的踏白船,船尾拖拽出的白色浪尾,载去一船的呐喊助威;乌镇东栅景区里,惊险刺激的水上高竿船,精瘦的技艺人,悬于数十丈高的竹竿上,赤手空拳上演着金猴望月、鹞子翻身等高危动作;拳船上的捉对厮杀,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缭绕在碧水之上,白云之间,让南来北往的游人沉醉其间。
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迄今已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丝绸之路将中国的蚕桑丝织文化传遍世界,掀起了18世纪欧洲社会的“中国风”。乌镇至今保留着丝绵、乌锦等织造技艺及轧蚕花、扫蚕花等丝绸生产习俗。茧子作画,以精挑细选的雪白蚕茧为材料,用细细的针管笔,点入墨水,构出墨线,蚕茧不像宣纸,不能以水墨入画,需用特殊的颜料手绘着色,图案多为江南水乡、花卉植物、传统祥瑞等,做成一幅幅美丽的剪贴蚕茧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最忆该是江南美食。香市期间的水上集市俨然成了美食集市,琳琅满目俱是江南最地道的水乡美食,乡民们出售各类江南美食,除了来乌镇必吃的红烧羊肉、酱鸭、白水鱼,还有春日乌镇香市特有的“鲜味”美食:新鲜艾草所制作的青团;蚕农用来祭祀蚕花娘娘祈祷丰收的蚕花糕;乌镇本地特有的荞葱搭配早春第一季嫩蚕豆是不可不尝的美味;乌镇人打小就食的煎麦芽饼、葱姜豆腐干、油煎野菜笋尖馄饨也都鲜味十足;卤鸭头、卤肥肠、面酱太湖螺蛳这等的下酒菜自然也是少不了。
本文配图由乌镇景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