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言恭达带来了一份“关于谨防互联网时代汉字在传播中的缺失的建议”。他建议设立“汉字节”,建立汉字文化教育基地,在国家层面重视汉字和汉字文化。的确,现代人提笔忘字的现象不能将责任全部推到电脑上。我们应当反思,是否在学生阶段接受的汉字教育不够充分,社会氛围是否有利于端正对汉字的态度。
提笔忘字频出现
手写汉字成短板
电子设备的普及与媒介的发展,使得“打字”正在替代“写字”。书写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启动电脑,随着“噼里啪啦”的敲击键盘声,从屏幕闪烁的光标后面倾泻出一排端正的宋体字,豆腐块似的,码得整整齐齐。五笔输入、拼音输入、语音输入,记录文字工具变得多样与便利。不可否认,下发通知、填写表单、记录会议……绝大部分的日常文字工作已经离不开电子设备了。新的书写形式的确方便了人们的沟通与工作。但在这背后,汉字的书写却似乎成为了许多人的“短板”。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7.1%的受访者每天都会写字,33.6%的受访者每周写字一两次,16.4%的受访者每周写字三四次,9.8%的受访者已基本不写字,3.1%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由于写字频率低,提笔忘字(61.4%)成为受访者写字时最常遇到的问题。
在北京一家私企任职设计师的范欢说:“现在公司盛行无纸化办公,用手写字的机会很少了。虽然时常给文字做美化设计,但是提笔忘字的情况还是经常能碰到。眼中有模模糊糊的轮廓,手下却又无从动笔,只得借助手机输入法查询如何书写。”
谈起汉字书写,现在就读于西安财经大学的罗文龙也很感慨。高三时,他因为汉字书写不认真,字迹过于潦草,导致接连两次模拟高考试中没有检测出他作答的痕迹,因此试卷判零,没有成绩。这给他的高考备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吸取教训之后,罗文龙养成了每日描摹字帖的习惯。
汉字教学简单化
方法单一时间少
山东省青岛市某小学的语文教师王明月表示,如今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比比皆是:学校不够重视汉字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而对于汉字教学关注得甚少。这种教学思想直接导致了教学汉字的时间少,方法死板单一。而学生对于汉字学习只是机械记忆,对于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完全不理解,其结果就是有些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种种原因造成我们的汉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虽然也花不少时间进行汉字教学,但是在阅读教学时,学生还是有大量不认识的字,在写作教学时,学生还是有许多不会写或者写错的字。”
翁美华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第八中学文科班班主任。她呼吁,汉字教学应该改变单一追求数量与规模的指导思想,努力引导学生发掘汉字中蕴含的美。每一个汉字当中都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承载着中华文化,要在汉字教学中把这些传授给学生。此外,教育部门还应当增加对中小学生汉字教学的课程数量,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课堂中的汉字教学行为。
汉语地位应提高
书香社会靠营造
目前汉字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汉字得不到应有重视,人们自然也就会提笔忘字。
首先,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断接触的街头广告标语、网络流行语、娱乐节目流行语中,其充斥着大量不规范使用的汉字,这种不负责任的传播,使原本规范的汉字变得不伦不类,影响了一些人特别是学生对于汉语的正确使用。
其次,汉语与英语的受重视程度完全不对等。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英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而语文只在小学、中学是重点科目。大学对学生汉语成绩没有硬性标准,大多数非汉语相关专业也没有汉语必修课。英语就不同了,不但开设英语课,还有相关标准,若想获得学位顺利毕业就必须达标。大学毕业进入职场,汉语的地位就更低于英语了。英语水平是大多数公司招聘员工、晋升加薪的“硬指标”。凡此种种,使得汉字和汉语的地位不断下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苗笑武老师针对汉字的社会环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要仅仅把汉字视作表意符号和交流工具,而是要去理解它背后的艺术价值与审美功能,保持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他认为,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并养成一种能熟练应用汉字、汉语的氛围。要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营造书香社会。首先,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和身负文化传播重任的媒体必须要大力提倡规范使用汉字,创新形式,做好成语、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精华的推广与传播,培育起全社会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和风气。此外,全民学英语既没有必要,也会影响母语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所以小学和中学阶段要适当弱化英语的影响,适度加强汉字和汉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