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高考失利,被一所二流大学录取,因为考虑到还有两个弟弟在读书,父母的担子够重了,硬着头皮就去读了。
也许是先入为主的缘故吧,我曾跟朋友调侃,英语课听不懂英语,专业课听不懂方言,我仿佛从人间来到了鸟的天堂,当然一点也没有天堂的美好和舒服。
苦闷之余,我去了一家书店,在一个写着“跳蚤”的地方淘到一本《天地相交的地方》。那本书是作者赵蕴博在美国做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的7年学习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真实记录。与其说那本书吸引了我,不如说书封二作者的照片触动了我。那是一张半身照,照片不大,几乎看不清是在什么地方拍摄的。作者穿一件藏蓝色或者是黑色的大衣,而立之年模样。照片真正打动我的是那样一种气氛——昏暗的天宇中透着那么一股子冷峻。是的,就是这样一种气氛跟我产生了某种共鸣。
这本书,我看了太多遍,里面留下了很多阅读注脚。我还记得那些当时很入我肺腑的话,“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压力,孰轻孰重?”还有,“一夜之间可以成为一个富翁,十年也造就不了一个贵族”,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有一个画面,曾让作者牢牢记住,并埋下了一颗梦的种子,也让我这个读者深深记忆,那就是雨中的白衬衫。这个“白衬衫”是一个博士,但他不打雨伞地走在雨中。这也许是在渴望雨水冲走疲惫,也许是在寻找某篇论文的写作灵感吧。
大学毕业找工作那年,我又一次把那本书看了一遍,但体悟跟读书期间大不一样。如果说读书期间还是在看别人的生活,那么找工作时候看此书,就多了层感同身受了。
“天地相交的地方,无论是在人们的视觉里,还是在想象中,都显得那么遥远,那么神秘。它是太阳初升的地方,是人们寄托未来希望的对象,也是人们打发往日的不幸和忧愁的去处。”“不知不觉中,30个春秋已经悄然逝去,在这个被称为‘而立’的年龄,和以往一样,我仍然迷茫且又焦急地遥望着眼前那个天地相交的地方,也时而困惑且又留恋地回首背后那个天地相交的地方。”作者的这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天地相交的地方》虽不是名家的大手笔,甚至当年也不过是躲在书店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但还是走进了我的视线,扎根于我的心里,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最重要的是,陪我走过了一段不太晴朗的日子。这本书像极了我的一个朋友,一个逆境里对我不离不弃的朋友,一个迷途中给我启发和力量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