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3月13日 星期一

教育要关心人的发展(畅议国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3月13日   第 05 版)

  强国强民,先强教育。中共中央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改变这种状况,要靠更多具有纯洁的教育精神、文明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教育能力的人的奉献,培育出更大的文明群体。

  要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教育有价值观,靠文化支撑。凡教育者,都要促进人的发展,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人的独立生活的良知和能力,这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或人对教育的根本需要。这种需要不是临时性的,必须从小重视起来,终身一贯地坚持。要摒弃功利化、庸俗化的“教育”举措,不能把教育当作机构的利益场,异化了教育,忘却了受教育者,使他们的人格被分数、升学和职业竞争而压制,自信从小削弱,理想失去方向,生活态度消极,“三观”不正,心灵无依。那些校园暴力事件、学生心理问题等,都是教育界应该高度警惕和深刻反省的。

  要发挥教育示范效应。凡教育别人,自己先要有端正的人生观。教师、家长等责无旁贷,重任在肩。在职场、家庭和社会中,个人都面临实际的得失。但教育者面对学生或孩子,还是要坚守良知和操守,以虔诚之心保护学生,传播正能量,至少不制造不良影响。要正确培养学生的学习观,既讲知识,又重实践,更关注心灵,把德智体美相互融合,宽严相济,促进每个学生发展;教育管理者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制定公共政策、分配公共资源、监管办学和教育行为时,要尊重教育规律,帮助教师和学生发展,先要成为自我教育的典范和文明生活的表率,把人生观、职业观和政绩观有机统一,让奉献、尊重、公道成为个人素养和操守,鼓励师生发挥主体作用,形成教育事业内生动力。总之,学生或孩子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担当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要把握教育发展大局。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规划和政策,要聚焦于全体受教育者的人格和能力培养,形成青少年养成教育、公民教育和通识教育等各年龄段教育有机统一的公民教育体系,避免出现心灵和能力上的普遍问题。人格培养上要坚持一视同仁,普遍关怀,反对不均衡,反对歧视和放弃。能力培养上要提供各种机会,尊重各种个性、特长和潜能,因材施教。发展各种师资和教育机构,形成多样化的培养标准和渠道,让各种人才有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避免千篇一律的标准和模式,适应人才强国的需要。

  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国家和家庭承担义务教育的基本责任,社会组织和机构为各种人群的教育需求提供服务,包括公益的、营利的、或两者兼有的。教育改革要贯彻国家的教育目标和方针,区别各种教育组织的功能,深化非义务教育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激发学校活力,使它们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出特色。要繁荣教育服务市场,促进教育服务业发展,为教育组织创造合适的环境,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各种学习需求。

  (作者蔡达峰为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同济大学副校长)

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焦点速递)
开放
教育要关心人的发展(畅议国是)
两会日程
责编:石 畅 杨俊峰 邮箱:cnshic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