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3月09日 星期四

“中国更加自信和开放”

——中外记者热议中国两会

本报记者 刘 峰 杜一菲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3月09日   第 07 版)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前,中外记者在人民大会堂内领取大会相关文件。
  新华社记者 杨宗友摄

  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图为中外记者在现场采访。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全国两会既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代表全国人民履职尽责、议政建言、决定国家发展大事的“议事堂”,也是数千名中外记者关注中国发展、聚焦中国命运的“新闻发布厅”。两会开幕以来,无论是例行新闻发布会,还是各代表团的记者开放日,甚至在“部长通道”上,扛着“长枪短炮”的各路中外记者们,每一个问题、每一趟采访、每一个会场都不见落空。“本届两会,处处彰显着‘开门办会’的会风,大家走进了更开放的会场,体会到了更民主的氛围。”光明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张永群说。

  “开放日”不回避敏感话题

  3月7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宁夏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团组开放会议,全程向境内外媒体开放。32家境内媒体、13家境外媒体的70多名记者,提前入场,抢占“有利地形”。会场外,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向媒体记者发放中英文版本的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汇编,用文字介绍宁夏的点滴变化。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回答了‘清真泛化’的问题,不回避敏感话题。”宁夏日报社记者李东梅说,“代表们坦率面对媒体,从容‘接招儿’。中外记者们从不同角度聚焦宁夏,探寻这个西北内陆省区改革发展的‘秘笈’。‘开放日’成为一扇外界了解宁夏的窗口,成为宁夏对外宣传推介自己,提升影响力的重要平台。”

  “这两天,我参加了贵州、宁夏、浙江等代表团的媒体‘开放日’,各代表团从务实的提案、建议到接地气的回答,干货满满地直接回应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这种开放和坦诚的背后,正是治国理政新理念带来的积极变化。两会为媒体提供了一场新闻‘盛筵’,也为世界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户。”张永群说。

  今年头次跑两会的北京青年报记者邹春霞,则用两个“没想到”表达了她对政协新闻服务组的点赞,“没想到新闻服务这么周到,为我们提供了各项会议公开资料和安排,还提供了分组名单,每组的会议简报也很及时,对我们完成采访帮助很大。没想到新闻局建的记者服务微信群这么管用,工作人员对我们的疑问和意见都能及时回复反馈,很坦诚、很大气。”

  新华日报新媒体记者黄伟认为,这两年全国两会新闻报道的特点,去年是“新”,很多新的报道手段;今年是“快”,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无论是“新”还是“快”,都与两会越来越开放有密切关系。除了传统的电视直播,各家媒体都可以借助移动终端在网上平台直播,而且直播的题材也越来越多、时空越来越广,比如“部长通道”、代表委员访谈,体现了“移动优先、深度融合”的新趋势。

  “今年全国两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的移动新闻客户端‘交汇点’对多场‘部长通道’进行直播,对记者会第一时间发布简讯,然后再撰写分析解读稿。很多自选策划稿件,记者撰写两个版本,第一时间在‘交汇点’发布的版本注重移动阅读的需求,第二天报纸见报的版本主动深度解读,在‘迅捷、深度’中找到了平衡点,增强了传播力。”黄伟说。

  “部长通道”有备而来、有问必答

  本届两会,被追捧多届的“部长通道”成了外媒记者观察中国政府运行模式和思路的一个绝佳窗口。无论是政协还是人大开会,每一次部长们做客这条通道,都会引来海内外的强烈关注。

  “记者问什么,部长们就答什么。”美国美中时报社副社长陆昱则用“实实在在”4个字,评价今年“部长通道”上的部长表现。第二年参加“部长通道”采访的陆昱认为,今年的“部长通道”进一步拉近各部委与媒体之间的距离,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使政策更透明,“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拉近民心。”

  “信息量很大,部长们都回答得很积极、很坦诚。”第21年参与中国两会报道的日本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今年是第4年在“部长通道”和众多国内外记者“抢新闻”。他发现,不同于前几年见到记者就躲,去年开始,部长们经过这条通道时更乐于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而今年,不少部长更是有备而来,不仅接受采访的态度十分积极,而且还有意识地借助这个平台介绍自己所属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对两会精神的理解。“部长通道”的开放,体现出中国执政的民主,也有效地建立起部长与媒体、部长与民众之间直接对话的渠道,这个意义非常重大。”

  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记者娜塔莎将今年“部长通道”的采访,形容为记者与部长之间“一次非常亲密的问答”。作为一名已采访全国两会十余年的海外记者,娜塔莎目睹了“部长通道”的变迁。她认为,今年“部长通道”最大的特点就是搭起一个媒体记者与部长们平等对话的平台,为各国记者提供一个宽敞的场所和一条便捷采访提问的通道。“部长们问答时,都是和我们走到一起,很亲切,而不是他们在台上,我们在台下。”娜塔莎感叹,这种和谐活跃的氛围、平等对话的形式折射出中国政府执政亲民化的趋势,也展现出一种随和的大国形象。

  “开门办会”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两会是了解中国发展的一扇窗户,政治、经济、民生,方方面面的话题都会在这里得到讨论和解答。”来自中非新闻交流中心的南苏丹记者阿汤加是第一次报道中国两会,他告诉本报记者,他最关心的是中国两会中会释放哪些与对非洲政策、对非洲援助以及和非洲相关的信息。与此同时,他还非常关心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如何运行的。中国在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在满足基层民众需求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这给非洲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阿汤加表示,他在采访中看到很多来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代表,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非常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使全国的声音传达到中央,没有哪个地区会被落下。虽然作为外国记者,在采访报道中语言可能会存在一些障碍,但便利的会议服务、及时的网站信息和丰富的记者会为他报道中国两会提供了很多方便。

  俄罗斯塔斯社记者阿列克谢·谢里谢夫是资深驻华记者,在今年的两会外长记者会上,他就中俄美三国关系向外长提问。在谈到两会报道时,阿列克谢用流利的中文向记者感慨:“我的春天始于中国两会。”阿列克谢说,中国是世界大国,对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中国的邻居,俄罗斯一直十分关注中国的发展,也希望继续加强同中国的合作。“两会是中国的大事,在采访过程中,我感觉到中国正在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放。只要中国保持当前的改革力度和决心,就一定会实现稳定的发展,对此我非常看好。”阿列克谢说。

  日本朝日电视台的山本志门今年是第三次报道两会,他笑着告诉记者,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报道中国两会仍是个“苦差事”。在短短十几天里,召开密集的记者会、出台各种新的政策,这样参与人数之多、影响之广的政治盛会,对于外国记者的报道来说是很大的考验。“中国现在的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全球的关注。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还有中国的政治、外交、民生以及安全,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话题。”在今年的两会外长记者会上,山本提了有关“中日关系”的问题,他告诉本报记者,日本国内有非常多关于中国的报道,日本民众也很关心有关中国的各种话题。他希望日中两国能够加强沟通和了解,期待两国关系能够在今年得到改善。

“中国更加自信和开放”
万泉河水焕然一新(家事国事)
境外看两会
网友议两会
边境线上的两会宣传队
责编:孙少峰 李 贞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