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在全国政协会议的列席名单上,30余位海外侨胞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受邀列席全国政协会议,肩负着海外华侨华人的重托。
2016年,习近平主席出访多个国家,用坚实的步履铺就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展现出的大国风范、大国担当,为中华民族提气,为海外华侨华人增强信心,让他们在异国他乡同样能够感受到祖(籍)国日渐强盛所带来的自豪感。
离别故土几多时,欣喜他乡遇故知。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今年列席政协会议的侨胞中,不少人曾在去年与习主席“他乡偶遇”。连日来,本报记者采访了来自捷克、美国、波兰、柬埔寨、秘鲁的侨胞代表,听他们讲述与习主席“相逢海外”的故事、侨居地“中国热”的温度以及当地华社那份浓浓的乡情。
捷克华人青年联合总会会长宗伟勇:
捷克华人导游人数井喷
背景:2016年3月28日至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捷克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
习近平主席这次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是中捷建交以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捷克,也是习近平首次以国家主席身份访问中东欧国家,不仅在中捷双边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为中国—中东欧乃至中欧务实合作注入了新动力。
回忆起去年3月在布拉格见到习主席,操着一口略带浙江口音普通话的宗伟勇脸上满是骄傲。
“我们当地华社提前一周开始准备迎接习主席。大家筹备车辆、红旗、鼓乐队,有点武术底子的华侨开始排演舞龙舞狮。”宗伟勇告诉记者,大伙儿心里特别高兴,“那几天,一些侨领还关掉了在其他城市的餐馆,专程赶到布拉格。”
作为华社代表之一,宗伟勇受到了习主席的接见,“习主席跟我们说话,就像拉家常一样,特别有亲和力。他在紧凑的行程中抽出时间接见我们,大家都很感动。”
在这个中欧国家,宗伟勇可算得上是“老华侨”了。据介绍,捷克现有华侨华人6000人左右,以最近十几年从中国大陆去的新侨为主,大部分从事餐饮业。
谈起近年来中捷关系的变化,宗伟勇认为,民间交往热络颇为引人注目,“在旅游、中医、中文教育等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地处欧洲内陆的捷克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前往观光。“这一火爆趋势,通过当地华社的中文导游人数就能反映出来。”宗伟勇介绍,以前捷克华人导游只有10人左右,如今已攀升至300多人。
“捷克的旅游学校曾规定,只能用捷克语考导游证。但现在,他们请人做翻译,将捷克的景点介绍、历史文化等译为中文,华人可以直接进行考试。”宗伟勇告诉记者,布拉格市中心的旅馆也常常爆满,“原来宾馆里没有热水瓶,但为适应中国人的习惯,也开始配备了。”
与此同时,北京同仁堂也在捷克开设门店,中国“老字号”走进布拉格。“当地人对同仁堂评价很高,对中医药很感兴趣。不管华侨华人还是当地主流人群,看中医都需要提前数月进行预约。”宗伟勇说。
同中医一样火的,还有中文。“有些去我餐馆里吃饭的顾客,对中华饮食、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送孩子到布拉格查理大学学习汉语。”宗伟勇告诉记者,学习汉语的捷克人越来越多,“随着中国日渐强大,更多捷克人意识到,以中文技能作为桥梁,可以在未来拥有更多机会。”
美国福建同乡联合会名誉会长陈荣华:
旅美游子感受到祖国母亲的爱
背景:2016年3月30日至4月1日,应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邀请,习近平主席出席在华盛顿举行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
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围绕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全面阐述中国政策主张,介绍中国在核安全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宣布中国加强本国核安全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的举措。
2015年9月和2016年3月底4月初,习近平主席两次访美,均接见了当地华社代表。“我记得2015年那次正值中秋节期间,习主席还送给我们钓鱼台国宾馆制作的月饼,令我们感动不已。”58岁的陈荣华向记者自豪地说,他曾前后3次受到习主席接见。
“习主席访美,每次都有1.8万至2万人次自发地前去欢迎,大家热情很高。欢迎人群中,年龄最大的有90多岁,是来自江苏徐州的徐老先生;最小的才3岁,跟着母亲,小手中拿着国旗;欢迎人群中还有老外,大家打着标语,舞龙舞狮,敲锣打鼓,热闹非凡。”陈荣华说,欢迎仪式结束后,不论是草坪还是人行道,都干净整洁,体现出中国人的高素质。
这次回中国列席政协会议,陈荣华十分激动:“我离开华盛顿时,大家都对我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我把海外游子的心声带到政协会议上来。所以,我带回了一些相关建议,准备递交上去。”
这次来开会,陈荣华深切体会到国家对他们的重视:“比如政协会议开幕时,我们海外列席组成员都坐在一层前部,离部长们的座位非常近,能够近距离地听取会议精神。”
“我在海外已经27年了,我深刻体会到祖国非常重视海外侨胞。如果把祖国比作母亲,那么我要说,祖国母亲不仅关爱在家的孩子,更关爱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孩子。”陈荣华说。
去年新年时,陈荣华曾在微信中赋诗一首,表达对祖国的思念:“又是一年春来时,柳绿桃红绽新枝。他邦夜夜家国梦,天涯朝朝总相思。”陈荣华感慨地说,民族复兴是海内外同胞的共同心愿,我以我是中国人而自豪,我们都有义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波兰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招益华:
“琥珀之路”交汇“丝绸之路”
背景:2016年6月17日至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塞尔维亚、波兰、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赴塔什干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
此访最突出的成果之一,就是习近平主席同3国最高领导人均一致决定将双边关系定位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回忆起去年6月19日在华沙见到习近平主席,招益华从椅子上挺起身子感叹:“盼望习主席访问波兰,我们华侨华人真是望眼欲穿!”那天晚上,作为华社代表之一的他受到习主席接见,“跟见到娘家人一样亲切”。
如今,旅波华侨华人约有1万人,主要从事餐饮业、鞋帽类轻工产品贸易。去年习主席的访问,即刻点燃华社热情。招益华说,“那几天,华沙侨界跟过节一样。大家都不去上班了,跟着习主席的行程,夹道欢迎。”
更令人高兴的是,习主席访问后,中波关系全面提升。对此,在波兰打拼了30年的招益华感受尤为深刻。
“近一个月,我已从波兰运了16个集装箱的苹果到中国。下一步,我打算通过中欧铁路来运货。”招益华告诉记者,对于波兰苹果进入中国市场,波兰农业部官员以及驻华使馆商务参赞等政界人士非常高兴。“习主席访波,给华社带来信心与方向。中波两国的友好互动,也为华商提供了明确、稳定的预期。”他说。
波兰地处欧亚大陆十字路口,是“琥珀之路”与“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中波两国进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期,基建、农业、文教、航天等领域的合作枝繁叶茂。
“现在,中国正火热投资波兰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也打算在波兰格但斯克港和广州南沙港分别建立工业园。”招益华告诉记者,除了商贸投资,“非遗”成为他下一个奋斗目标。
“古丝绸之路上曾有茶叶、陶瓷,如今,苏绣、剪纸、京剧、景泰蓝等更多中国瑰宝也可以走进波兰。我们正在华沙筹建一个中华文化园,打造‘唐人街2.0版’。”谈起自己的新计划,招益华信心满满:“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文明。让新生代华人在海外接触文化根脉,是我们这一代波兰华人肩扛的责任。对于遥远的中国元素,波兰当地人也很欢迎、非常期待。”
柬埔寨中国商会会长高华:
柬埔寨人把“一带一路”常挂嘴边
背景:2016年10月13日至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柬埔寨、孟加拉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印度果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
此次是习近平主席作为国家主席首次访柬,为中柬传统友谊注入新的动力,将两国合作提升至新的水平。
“中国和柬埔寨有着传统友谊,特别令人激动的是去年习近平主席的来访。”高华说,习主席所经之处,机场、王宫、街道两旁,簇拥着上万名群众,手持两国国旗和领导人画像,挥舞鲜花,热烈欢迎。柬埔寨首都金边处处洋溢着柬王室、政府和人民对中国的浓浓情意。
习主席访柬的行程非常紧凑,不过,他还是抽出时间接见了当地的华侨华人和中资机构代表。“习主席高度评价了中柬传统友谊,指出中国和柬埔寨是肝胆相照的好朋友。”当时也在现场的高华回忆说。
49岁的高华在柬经商已20多年。在他看来,中柬两国在推进国家建设、促进民生发展中是互帮互助的好伙伴。比如,中国援建了柬埔寨第一条全线四车道国道,承建了柬埔寨第一家水泥厂、第一座火电站、最大规模的水电站。蓬勃发展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截至2016年6月,累计进入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企业达100家,投资额2.8亿美元,解决了超过1.3万柬埔寨民众的就业问题。
高华说,尤其在水电、农业等领域,中企不是以经济效益为首要考虑,而是更加看重两国传统友谊。现在,柬埔寨很多农民生产农作物,首先想着要卖到中国,体现出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柬埔寨对此参与热情非常高。“据我观察,现在柬埔寨从官员到企业家,经常把‘一带一路’挂在嘴边,纷纷想要搭上快车,加速本国发展。”高华说。
“此次能够应邀列席两会,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中柬友好关系的高度重视。”高华说,我也希望借此机会,提出如何加强海外侨胞、中资机构的安全防范问题的建议。
秘鲁中华通惠总局主席梁顺:
秘鲁政商界形成一股“中国热”
背景:2016年11月17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厄瓜多尔、秘鲁、智利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此访期间,习近平主席在秘鲁国会发表重要演讲,强调中拉双方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共同打造好中拉命运共同体这艘大船,在实现中国梦和拉美梦的道路上精诚合作,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秘鲁虽然遥远,但与中国的关系友好而密切。”对于自己已生活了33年的这个南美国家,梁顺向记者如此评价。
作为印加文明的发源地,文明古国秘鲁与中国渊源颇深。据了解,秘鲁目前拥有中国血统的华裔约250万人;当地西班牙语“老乡”一词用来专指中国后裔,广东话“吃饭”一词演变为中餐厅的统称。
“旅秘华人与当地社会的友好关系与融入深度,在其他国家华社中并不多见。”梁顺告诉记者,在此友好氛围下,习主席去年11月对秘鲁的访问,更加深了这个南美国家对中国的进一步了解。而在此前,秘鲁总统库琴斯基访问中国,是他就任总统之后的首次出访。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在秘鲁人心中所处的地位。”梁顺说,两国元首互访后,秘鲁政商界形成了一股“中国热”,非常期待中国加大在秘投资力度。“此次回中国参会前,我得知秘鲁将有政府要员、企业家组团,准备访华寻求投资。”
如今,秘鲁街头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位于首都利马中心地带的自由区,近日正寻求与中华通惠总局进行合作。
“自由区区长表示,要无偿向我们提供土地,来筹建一家华人医院并引进中医。”梁顺告诉记者,自由区也愿意提供各种便利,希望华商投资地产、餐饮、酒店等各类项目。
此次受邀列席政协会议,梁顺最为关注海外华文教育问题。“因父母平时工作繁忙,秘鲁华人家庭的孩子普遍缺乏中文学习环境。”他建议,应重视华侨华人子女的中文教育问题,“新生代华人只有了解中华文化,才能铭记自己的文化根脉,才能在海外传承中华文明。”
侨胞代表谈对习主席印象
展现大国风范 振奋华人精神
此次采访中,“平易近人”、“充满自信”、“很有魄力”,成为海外侨胞谈论对习近平主席印象时的“高频词汇”。
“记得那天,习主席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但还在晚上9时抽出时间接见我们,让大家很是感动。”有侨领表示,“习主席言简意赅、风趣亲切的语言,让人感受到他平易近人的作风”。
“我是福建人嘛,习主席曾在福建工作过17年,福建人民对他评价很高,认为他为人温和,工作又很有魄力和才干,我们福建人都知道这一点。”有福建籍侨领表示,“一听说习主席要来,我们福建侨胞参加欢迎仪式的特别多,因为大家都将习主席当作乡亲,当作家里人。”
“还有一点感受是,习主席充满自信。”有侨胞代表认为,不论是对中国经济的解析,还是对世界形势的研判,习主席都进行了充满自信的阐述。“这一点使我印象非常深刻,我能感受到,他是一位非常自信的大国领导人。”
“习主席以大手笔、大气魄治党治国治军,展现了刚柔并济的治国韬略。”有侨领表示,近年来的一连串重要决策体现出习主席强大的魄力,“中国梦的提出,让海外侨胞非常振奋,我周围的侨界朋友都对此寄予厚望。中国一定会取得快速的发展,这是人民之福、国家之福、民族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