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已进入全面落实阶段。如今,“一带一路”建设规模从小到大、范围由点到面、领域由浅入深,成为全球最值得期待的亮点之一。我们不仅要在这条路上推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发展,更要发挥自身的软实力,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凝聚共识,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成为繁荣、合作、共赢的典范。
我们应该着眼于未来,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把软实力建设贯穿于“一带一路”建设全过程。
第一、注重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凝聚共识往往可以打破地理的界限,因此,“一带一路”应建立在人的需求和人的尊严的基础上,建立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建立在互助互学的基础上。今年5月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这是“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建议定期举行重量级的国际论坛,并将以人为本等理念融入论坛的具体内容。
第二、着力文化沟通。文化差异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最大差异,文化融合是最要紧的融合,文化交流与合作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文化沟通和相关探讨极为关键,要积极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加强各国、各领域、各阶层、各宗教信仰的交流交往,努力实现沿线各国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
第三、强化专题研究。软实力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推器。美国兰德公司的一份报告曾预测,一个国家讲故事的能力、故事的说服力和取信于民的能力,将是软实力的关键。建议组织高校、科研院所、民间研究机构等进行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建设,针对“一带一路”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区域,基于社会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理念等方面特点,开展战略研究,加强国际传播和舆论引导,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网络等新兴媒体作用,引发价值共鸣。
第四、加快环境对接。建议进一步加强环境对接,一是规则的对接,通过谈判和协商,与沿线各国的发展战略实现对接,使各个分散运行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和规则能够相互适配;二是技术标准的对接,以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目标,减少贸易壁垒,消除各种要素在不同经济体之间自由流动的障碍,采取便利通关的措施,优化市场软环境。
(作者周汉民为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本报记者 潘旭涛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