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

老树春深更著花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3月07日   第 08 版)

  从拍照、录音,到录像和发稿……手机成为中外记者采访利器。
  本报记者 雷 声摄

  委员吴为山

  委员苏士澍

  委员史大卓

  委员杨赤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和有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两会热议的话题。我们来听一听大家的心声。

  

  委员吴为山:

  经典要走出库房

  本报记者 郑海鸥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看来,不仅艺术创作要传承经典,而且了解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也必须着力于经典。他说:“就美术而言,大量的经典贮存在美术馆、博物馆的库房里。要发挥经典的作用,首先要梳理,其次要活化。”

  随着近年全国美术馆事业的发展,到2016年底全国各级各类国有美术馆已达约500家,民营与私立美术馆也与日俱增。到去年底,全国美术馆藏总数50余万件,藏品总数更是数以百万计。吴为山说,首先应该让那些“养在深闺人未识”和藏在“冷库”里的艺术品重见天日,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研究分类、策划展示,激发当代艺术家的灵感与创造,让优秀传统因子融入艺术创作的血液中;其次,各美术馆、博物馆之间应加强交流,互通有无,整合资源,完整体现艺术的力量;再次,应实行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到有条件的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举办巡展,让更多的中国人有机会欣赏这些艺术经典。

  “还要让经典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吴为山发现近年来国外真正反映中华民族美的历程和精神发展史、反映当代人生活主流的作品还比较少,以至于在一些国家出现了“被误读的中国”。“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也日益希望了解一个真正的中国。所以系统全面地展示中国美术经典十分重要。”他说。

  2016年,中国美术馆在墨西哥以中国写意为主题展示了馆藏的现代大家和当代优秀美术家的经典作品,140名墨西哥志愿者自愿接受专家培训,用西班牙语向世界介绍中国艺术。“过去了解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今天通过展览看到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看到了一个生气勃勃的中国,因为这里有传统,也有现代”,墨西哥方面这句评论让吴为山记忆深刻。

  委员苏士澍:

  从战略高度认识汉字

  本报记者 潘旭涛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高兴。

  “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明之魂,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文化基因。”苏士澍说。但是,近年来,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对汉字书写的依赖度急剧下降,很多人提笔忘字或是常写错字,汉字书写正面临挑战。

  2016年,苏士澍联合其他全国政协委员先后到福建、广东、海南、四川、上海等20个省份的60多个地、市、县的近100所中小学就汉字书写教育——“书法进课堂”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中小学汉字书写教育历经多年发展后,在不断加强的同时,依然存在书法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书法教师短缺、开课率不足等瓶颈和困难。

  当然,苏士澍在调研中也发现,不少地方已经充分认识到书法教育的价值,比如山东潍坊、江苏镇江等地的一些学校,每天安排学生花10到15分钟时间练习书法。“科学研究表明,写毛笔字这种立体书写的形式,能够让人精神集中。”苏士澍说。

  在苏士澍看来,学好汉字、写好汉字是关系文化自信、文化传承、民族凝聚力甚至国家文化安全的大事,国家应从战略角度去认识写好汉字的重要性,营造“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苏士澍一直倡议设立“全国汉字书写日”,并倡导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多用汉语,多动笔写字,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中体验汉字之美,在纸正笔正、身正心正中升华优秀品质,用优美汉字书写我们的复兴梦想,用高尚品质照亮我们的美好人生。现在,每年春节前,各地书法家协会都会组织“送万福进万家”公益活动,目前已累计向几百万人送出了春联。

  委员史大卓: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本报记者 魏哲哲

  在全国政协委员史大卓看来,中医药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发展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要想将中医发扬光大,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传统文化基础。如果连古文都看不懂,怎么能够继承中医呢?所以说继承传统文化对中医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但是另一方面,传承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发展的,不发展的科学是没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传统医学都要既注重传承的方面,也注重发展和进步。”他认为,现代人所患的疾病类型、疾病种类和古人绝对是不一样的,再者现在科技发展的水平和古代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传统文化、传统医学也要注重结合时代的发展。“现在的中医也应该借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发展,创新自己的技术和学识。”

  史大卓认为,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这也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才取得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才能发展创新。继承和发展虽然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但二者相辅相成,没有继承就不能继续发展,没有发展就不能很好地继承。

  任何一个时代的认识、文化和技术,都有先进科学、积极向上的部分,但也绝对不是完美的。“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所有内容都适合现在的国情,但是吸取古代文化的精华,为今所用,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他说。

  在史大卓看来,由于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时候认识也会不同,大家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所差异也是正常的。“滚滚的历史长河,浩瀚的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是‘盲人摸象’,但是你摸得地方越多,你得到的道理才能越准确。要尽可能多地缩小文化的嫌隙,看清每个历史阶段相对全面的概貌,这样才能更好地‘古为今用’。”他说。

  委员杨赤:

  戏曲传承政策要落实

  本报记者 郑海鸥

  “中央对于中国民间戏曲的政策是明确的、具体的,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和戏曲艺术的重视。方向有了,政策有了,要搞好民族戏曲的传承,没有落实也是不行的。”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大连京剧院院长杨赤仍有顾虑,他说:“我们不仅要口头重视,还要拿出实际行动。”

  杨赤建议,把戏曲的传承发展列入各地政府工作规划中。“落实戏曲传承的政策必须制度化、法制化,而不是唱唱高调就算落实了,也不能做样子,以文件落实文件。各地各级政府要将这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的日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年度工作任务。”

  除了政策、资金扶持,让戏曲艺术从业者有职业尊严和职业荣誉感也是包括杨赤在内的戏曲工作者的共同关切。

  “戏曲艺术是‘高台教化’工程,单纯依靠演出很难生存。”杨赤说,不能让从业者“求爷爷告奶奶”四处讨钱,“要鼓励院团多渠道依法依规开展多种经营,对具体的戏曲振兴项目,地方政府应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

  杨赤介绍,自己的几个徒弟都是青年戏曲演员的佼佼者,然而30岁出头还租住在集体宿舍,更别谈成家,“这些人都是以后中国戏曲传承的中坚力量,如果他们连基本的生活尊严都没有,那中国戏曲以后怎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杨赤建议,“演职员的工资等收入也应该有有力的支持。应该保证传统戏曲从业人员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使他们对从事这项事业有一种荣誉感和崇高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全身心从事艺术生产。”

  政策靠落实,落实靠督查。实施得怎么样、完成得怎么样,效果如何,必须建立科学权威的评审机制。“否则,政策再好,也是白搭。相信,只要各级政府拿出计划、拿出办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老树春深更著花
发言(连环画)
“有难事,找余梅”(我当代表委员这一年)
责编:刘 琼 苗 春 邮箱:zhengna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