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核电成为了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一张“国家名片”。很多海外民众因为核电而更加了解中国、关注中国。
中国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成为世界核电领域强有力的创新者。过去30多年来,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未曾中断核电建设的国家,由此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链配套能力,我国核电产业装备制造产能已达10—12台套/年,工程建设能力可以满足30—50台核电机组同时建设。此外,中国核电的运营业绩世界领先。例如,中广核下属的岭澳核电1号机组已实现连续安全运行超过4000天,在全球60多台同类型机组中排名第一。
中国核电企业的这些核心能力和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同行和国家所认可。与此同时,作为系统性工程,核电出海带来的影响也是综合性、多方位的。
对中国而言,核电出海可以向世界提供中国装备、中国技术、中国服务和中国经验,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关键的支撑点。对相关合作伙伴国家来说,中国核电出海将为其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安全、稳定、高效、清洁的能源供应和创造众多就业机会。
不过,我们也需要看到,核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走出去”必然会受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包括海外对中国技术和品牌的接受度如何、目标市场国家的政治稳定性怎样、融资成本高低等。因此,中国核电出海还要继续做好“三个努力”:
一是努力苦练内功,提升“走出去”能力。虽然中国核电企业“走出去”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但我们国际市场开发经验还不足,与国际接轨的制度化管理政策也还不够。同时,中国企业、中国核电品牌在国外的知名度还不高。未来,中国核电企业在“走出去”时,必须补足自身能力,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与目标国共同发展。
二是努力加大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中国企业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普遍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因此,企业应该着眼长远,提前储备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人才。
三是努力形成合力,促使国内企业抱团出海。中国核电出海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核电企业、装备制造商、建造商等都需要同步走出去。中国企业应在对外推广、品牌塑造和政策支持上形成产业联盟,建立“国家团队”,和企业联盟立体联动,统一协调、优势互补、抱团出海、共同推动中国优质自主核电技术在海外落地生根。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技水平的飞速进步,中国核电必将加速扬帆出海,在海外获得越来越大的市场。
(作者贺禹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报记者 王俊岭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