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这一增长目标设定预示着中国经济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
首先,6.5%左右增长目标符合经济规律和客观实际。确定符合经济规律的增长目标,不能脱离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条件和实际状况。中国经济有着广阔的增长腹地与回旋空间,潜在增长率较高;但另一方面,粗放经济增长方式所凸显的资源环境压力也在不断警示我们,增速要和资源、能源、运力等客观条件相适应,不能为增长而增长。6.5%左右增长目标,既有必然性,也有合理性,说明中国政府对高增长速度的追求在降低,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求在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保就业、惠民生要求在提高,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实现了新飞跃。
第二,6.5%左右增长目标有利于引导和稳定预期、调整结构。经济增速目标属于预期性目标,而不是约束性目标,更多反映的是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引导。一方面,主动适当降低一些增长速度,有利于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调结构、转方式、防风险的目标。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稳定运行并保持中高速发展,是促改革、调结构、保就业和改善民生的基础和前提条件。6.5%左右增长目标是一个新的平衡点,说明中国政府有信心、有能力处理好稳增长与促改革、调结构的关系,在保持战略定力中有效作为,在结构性改革中取得新突破,在转方式中取得新发展,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第三,6.5%左右增长目标也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衔接。“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速只要达到年均6.5%左右水平,就可以完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目标。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经济增速达到6.7%,为2017年及以后年份增长目标调整和经济提质增效赢得了一定空间。
第四,6.5%左右增长目标对世界的贡献仍会巨大。按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7%,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3.2%。可以预见的是,如果2017年实现6.5%左右增长,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仍将达到30%左右。今年,中国将继续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外资准入。还将进一步推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定不移推动全球经济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主要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经济增长方式将从依靠资源投入的粗放模式向依靠科技创新的模式转变,这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全球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