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3月05日 星期日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

促进公益事业 抓好精准扶贫

黄顺森 马瑜晨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3月05日   第 06 版)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主办的“大爱无疆·温暖人间——国际残疾人日主题公益晚会”合影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出席“残疾人日”主题晚会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中国爱心工作委员会向贵州贫困地区捐款

  中心领导看望残疾儿童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虽然贫困人口越来越少,但扶贫所吸引的关注却越来越多。站在当下的历史节点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关键在于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事实上,精准扶贫旨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同样也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时,注重承担社会责任,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心公益活动,为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推进爱心公益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助力扶贫攻坚上,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以及刘晓江、唐天标、雷鸣球、龙宇翔等中心领导主动参与,积极落实,带领中心工作人员上高原、走边疆、进老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为寒门学子、困难群众、残疾人士、受灾群众等送去温暖。

  

  拒绝贫困 “代际传递”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自成立以来,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中国爱心工作委员会始终把教育扶贫作为工作重点,发展爱心公益事业,系统开展捐资助学项目,帮助学校改善环境,并资助大批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2012年起,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联合湖南省长沙洗心禅寺基金会开展“万名学子助学计划”,组织义工2903人次、车辆773台次,行程22万余公里,对湖南省3800余户拟资助学生家庭进行了走访,资助2868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生源遍及湖南14个地(州)、53个县市、529个乡镇。

  2016年教师节前夕,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相关负责人专程赶赴新疆慰问教师,资助多名学生学费,并计划在五年内持续捐助助教金,支持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

  多年来,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工作人员的足迹遍布新疆、青海、贵州、河北、湖南、福建等地,先后深入20多个老少边穷地区,克服长途颠簸、高原反应和水土不适等困难,进行实地考察,现场规划,组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资助学,凝聚社会爱心和支持,将善款送至各地爱心学校,资助大量贫困学生,有效改善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学环境和设施,并带动了社会各界对这些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

  作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窗口,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也关注着在华留学生的发展。在“爱在中国,善举惠邻——为万名大学生捐资助学”活动中,中心组织爱心企业向来自泰国、尼泊尔的200名贫困大学生捐赠助学金,并为尼泊尔蓝毗尼大学捐资援建教学楼。

  除了教育事业,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也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仅在2016年,中心就为广东、湖南、吉林、河北等地的多家医院捐赠了多套价值共8400万元的医疗设备,并积极推动爱心企业参与资助残疾儿童人工耳蜗及术后康复项目。

  帮扶残障 奉献爱心

  2016年12月5日,在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无障·爱公益晚会”在北京上演,多个残疾人艺术团体登台表演,残疾人顽强拼搏的品格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进取精神得到充分展示。

  其实,每一年的“国际残疾人日”,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都会举办主题晚会,希望借此展现残疾人朋友的坚忍不拔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以唤起社会各界对残障人士的更多关心、爱护和支持。

  与此同时,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还积极开展“爱心助残、文化助残”的活动。中心曾多次邀请北京心灵呼唤残疾人艺术团在主题晚会上进行演出,并在新年到来之际慰问艺术团成员,为他们送去温暖与祝福。

  对残疾艺术团体的长期扶持,不仅促进了残疾艺术团自身的发展,更促进了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国门。

  2012年6月,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带领浙江省艺术团赴美国纽约联合国大会议厅,参加2012年联合国公务员日“和谐之声”文艺演出,表演了《千手观音》《星星你好》等舞蹈节目,向世界呈现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也展现了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

  多年来,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始终关心和支持中国残疾人事业,组织了许多形式多样的助残公益活动和慈善捐赠活动,为残疾人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财力、物力和文化支持,为促进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救助灾区 大爱无疆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积极开展赈灾救灾活动,在3天时间内筹措了价值400万元的物资和价值50万元的急救药品,通过救援专车送往灾区。2010年青海省玉树地区地震发生后,中心通过青海省民政局向灾区捐款100万元及一万件御寒衣物,为灾区人民提供帮助。

  2016年夏季,中国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迅速行动,援助湖南、江西、河北等受灾地区,为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支持。

  为表达对灾区的关切之情和对救灾工作的祝福之意,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中国爱心工作委员会多次组织书画艺术家为青海、四川、云南等地震灾区和江西、河北等洪涝灾区举办“情系灾区,奉献爱心”、“情系灾区,大爱无疆”赈灾笔会。艺术家们挥毫泼墨,为灾区筹措到大量善款。

  2008年至2010年,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利用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举办活动的机会,组织旅马、旅新华人华侨和爱心人士为四川、甘肃和青海灾区开展募集善款活动,获得热烈响应。该笔善款通过中国驻外使馆转交国家民政部,最终全部送达地震灾区。此外,为了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在泰国南部地区发生特大海啸后,中心向泰国捐资,帮助泰方开展救灾工作。

  在长期工作中,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积极开展国内外救灾援助工作,为灾区人民走出灾害,重建美好家园献爱心,做贡献。与此同时,中心还积极开展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不仅为中国爱心公益事业开辟渠道、争取资金,也促进了中国爱心事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坚持原则 管好善款

  作为从事公益活动的社会机构,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在多年的工作中始终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善款来源于民众,亦要回馈民众。中心总结出了“三个一分钱原则”,即:对捐赠善款不截留一分钱;工作人员赴受捐地区,不让受捐单位花费一分钱接待;要求当地政府和相关单位对捐款必须严格监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挪用一分钱。在这三大原则的指导下,中心的每笔善款和物资的使用均能保证落到实处。

  在“万名学子助学计划”活动中,中心与洗心禅寺基金会始终以“坚持标准、管理规范、流程清晰、高效有序、透明公开”为原则,采用学生申请、实地核实、资格审查三个环节分离的措施,确保每一位受助学子都经过义工实地走访调查和核实,确保每一位资助对象都符合救助标准。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2016年度助学走访工作派出义工和社会爱心人士590人次,足迹遍布湖南全省,入户走访722户学生家庭,对资助的贫困学生进行了严格的资格审查,以最终确定名额。2013年,中心向贵州省捐款的1100万元,计划完成教学楼、学生宿舍及食堂建设项目10个,设备采购项目1个。经过中心两年多的持续监督,援建项目均已按要求建好。

  规范原则是根,怀抱爱心是本。中心全体同志正是秉持着这一原则,不论是对老少边穷地区的长期帮扶、对灾区第一时间的帮助与支持,对残疾人的关心与爱护、还是代表中国对邻邦友国进行国际援助,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龙宇翔认为,精准扶贫是指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区域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龙宇翔结合自身多年在贫困地区走访帮扶的经验后提出,推进精准扶贫应注重七个方面:

  一是精心组织实施产业扶贫。对有发展条件的项目要进行鼓励和支持,要拿出专项扶贫资金,培育主导产品,提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

  二是大力实施搬迁移民扶贫。对地处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就地脱贫难度大、成本高的贫困群众,按照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扎实推进移民搬迁扶贫,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市区、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

  三是扎实推进教育扶贫。优先支持贫困村教育发展事业,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

  四是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活动,拓展社会扶贫筹资渠道。

  五是引导行业扶贫。加大金融资金对农村和农民倾斜,以政府为引导,积极整合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教育、卫生以及文广等部门的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实施水、电、路、宽带、环境改善等工程,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六是深入推进科技扶贫。要设立专项科技扶贫资金,引导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高科技人才到农村扎根,用他们的技能为农村和农业服务。

  七是扶持经费要专款专用、直接透明。政府要加强捐款经费的监管,不仅要向捐款人列明款项使用情况,而且要对捐款使用情况定期进行公示,接收群众的监督。

  扶贫开发事关人民福祉。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将继续秉持坚定的信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救助,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走出一条助学帮困、助残救灾的爱心事业发展新路子。 

促进公益事业 抓好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以善促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