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3月02日 星期四

中餐在印度:

味蕾上的文明交融(历史掌故)

毕晓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3月02日   第 08 版)

  几乎每个初到印度的中国游客都会被城市街头密集的“中餐馆”数量所震惊;翻开很多餐厅的菜单,也通常能发现长长一列“中式菜肴”——“川味炒鸡”“客家面条”“满大人羊肉”“素炒什锦”……

  但当真正面对服务生呈上来的菜品,绝大多数中国游客的脸上都会写满问号:甜辣口味的酱炖鸡肉、卖相油腻的速炒干面、泡在怪色汤汁里的羊肉块……一切都应了最近走红的那个句式——我吃的一定是假中餐。

  尽管“货不对版”,印式中餐的发展其实却是两国民间百年交流史的有力佐证。

  一个世纪前,大批华人开始从中国各地特别是潮汕地区远赴天竺,并在加尔各答安营扎寨,形成了印度最古老的华人聚居区。与独特的皮革手艺一道,中国口味也随着社群的壮大逐步扩散,中餐成为印度人最喜爱的“外来菜系”之一。

  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里,华人开始逐步融入印度社会,大至婚娶生育,小至箪食壶浆,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不断接触、碰撞、影响、融合。当地中餐也自然而然地加入了印度元素——食材被浸泡在类似于各色咖喱的酱汁中,鲜香麻辣的川菜化作大蒜和辣椒带来的感官刺激,印餐骨架搭配浓油赤酱化作“满大人菜”的精髓……这些微小变化日积月累,形成了今天印式中餐的基本框架。

  但自上世纪60年代后,大批华侨被迫离印另谋生路,印式中餐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固化”和“简化”历程:讲究色香味的烹调艺术被概括成选一种酱汁再选一种食材的排列组合;本应琳琅满目的各色小吃也逐渐销声匿迹,可选项只剩下烧卖和虾饺;无论速食汤包还是即熟干面,都顶着“客家”二字称霸货架,入口却更像口味纷繁的各色咖喱。印式中餐在这种状态下持续了半个世纪,成为印度人脑海里中国风味的印象。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和商人踏上了这片广袤神秘的土地。“中国胃”的增加,意味着“中国味”需求的扩大,带动了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中餐馆”在印落地生根。过去一年,仅新德里就至少新开了三家中餐厅,火锅、炒菜、水饺、馄饨,这些熟悉的字眼不再只存于记忆。超市货架上的中餐调料越来越多,综合市场里的“中国蔬菜”日渐丰富,孟买老华侨后代经营的餐厅也更新了菜单……

  从远赴重洋到融入当地、从裹足不前到又一春天,中餐见证了在印华人的百年历史,也预示着在印发展的光明未来。 

  (据新华社电)

商机商讯
让公益之心在海外传递(商界传奇)
商论语丝
味蕾上的文明交融(历史掌故)
责编:严 瑜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