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古称疏勒,位于昆仑山下,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深圳又名鹏城,地处南海之滨,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自2010年中央掀起新一轮援疆大幕以来,这两个相隔万里的城市便心手相连、携手同行。6年多来,深圳在资金、技术、产业等方面对口支援喀什市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使受援地的社会和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较为成功的援疆“深圳模式”。与此同时,教育、文化、旅游援疆同样意义重大,通过深圳“软实力”帮扶,喀什“一市一县”与内地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加紧密,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
◎深圳支教品牌获广泛赞誉
教育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四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搞上去”。
2010至2016年,仅深圳市委组织部选派到喀什“一市一县”从事教育援疆的人才就有93人次。6年多来,深圳完成喀什市十八小、深喀教育园区、喀什市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喀什大学新校区建设,积极促进教育软硬件提升,通过引入深圳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推动形成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集教育、研究、交流、生活于一体的教育援疆工作体系,打造了“深圳红”、深圳教育援疆“春蕾行动”等品牌,从整体上提升了受援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投入资金3571万元扩建的喀什市第十八小,是深圳教育援疆第一所投入使用的学校,为喀什新增学位2000个。从奠基到交付使用,深圳仅用了6个月就建设完成,创造了对口援疆的“深喀速度”。
除了喀什市第十八小,深圳援建的两所寄宿制普通高中深喀一中、深喀二高也于2015年3月投入使用,为喀什增加6000个高中学位。“喀什之前从未有过寄宿制学校,两所高中承载了喀什寄宿制办学模式的探索重任,给喀什教育改革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喀什市东城区寄宿制学校管理办公室主任杨存伟如是说。
为解决喀什发展中日益凸显的人才紧缺问题,深圳投资10亿元在喀什师范学院的基础上援建喀什大学。根据规划,喀什大学将建成南疆唯一一所涵盖文、艺、理、工、教育、医学、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的应用技术型综合性大学,今后将为喀什乃至整个南疆地区不断输送合格人才。目前,喀什大学一期27个单体建筑已经完工,将确保2018年投入正常教学使用。
在教学方面,至2016年底,深圳先后共有8批支教队开赴喀什,支教老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大力培养本土教师,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师徒结对工程、国语节活动、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深圳教育援疆“春蕾行动”几年来开展得有声有色,对当地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当地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应用水平,均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据介绍,深圳正大力实施“千人双语师资计划”,将在“十三五”期间投入1.2亿元,用于喀什聘请双语教师,推动喀什双语教学水平实现质的跨越;还将推进教研提升工程,5年内投入3000万元,在喀什建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着力打造南疆教师培训基地。
◎丝路文化闪耀深圳文博会
在深喀两地举办“四季喀什”摄影展、出版《魅力喀什》摄影作品集、开办《塔吉克风情》馆藏民俗摄影展、组织文艺团体赴喀什演出……深圳一系列的“文化援疆”项目,大大增进了两地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团结。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喀什拥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淳朴的风土人情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1986年就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更好地弘扬喀什优秀的民族文化,深圳援疆人一直在不懈努力。
近两年来,深圳市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简称“深圳前指”)连续组织喀什“一市一县”优秀文化项目参加深圳文博会,不但协调免除了参展展位的租金,还拨付专项资金予以支持。通过深圳文博会这个国际性文化产业平台,以展示与交易相结合的形式,喀什灿烂而又独特的丝路文化进一步得到弘扬;同时,通过既展览又销售的方式,参展的民间艺人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获得第七届欧洲万像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故事片奖的《鹰笛·雪莲》可谓声名远播。由李亚威导演、苏曼华编剧、深圳前指参与投资拍摄的这部影片,选材独特、主题鲜明,高举民族团结大旗,通过镜头语言充分展现了塔什库尔干的纯美风光和民俗风情,展示各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苏曼华提到:“作为一个作家,我有责任把真实的新疆人民和他们的生活通过作品展示出去,消除大众一直以来的误解,维护各民族之间的情感。”
深圳前指总指挥刘卫翔表示,“喀什具有悠久的历史,拥有独特的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民俗风情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相信,随着深喀交流的不断加深,喀什文化产业将得到有力提升和发展,喀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将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喀什噶尔老城入选5A级景区
几十年前,诗人郭小川沉醉于喀什风情,曾写下著名诗篇《喀什一条街》,吸引了全国无数的背包客前来游玩。而喀什噶尔老城改造后荣膺国家5A级景区,打出了“喀什旅游,世间独有”的广告语,再次拨动着天南地北游客的心弦。
来到喀什噶尔老城,犹如置身于现代维吾尔族版的《清明上河图》——4万多人在此安居乐业,向各界述说着百姓生活与经商的场景。
2015年7月,成功帮助“喀什噶尔老城”创建国家5A级景区,是深圳旅游援疆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新疆第一个5A级历史人文景区由此诞生。同时,深圳还帮助塔县“帕米尔高原景区”获评“中国国际高原风情旅游目的地”,帮助红其拉甫获评为“中国红色旅游边哨文化体验地”。这几大景区的成功创建,带动了喀什地区乃至整个南疆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喀什市和塔县独特的民族风情和高原风光从此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在旅游援疆的过程中,深圳华侨城集团凭借自身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和经验,不遗余力地为喀什噶尔老城提供帮助。为提升景区软实力,华侨城集团与喀什市旅游局建立密切的合作机制,帮助培训了一批高素质的景区管理人员、节目导演、演员和导游人才,全面提升了景区管理水平。
随着古城名气越来越大,国内外游客日益增多。据喀什市旅游局局长李霞介绍,2016年1月至7月,来访游客159.4万人次,同比增长47.6%。
和喀什市一样,塔县也因有了“帕米尔高原景区”这张旅游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10月,全县共接待游客54万人次,同比增长11%。
因地处高原、交通不便,塔县独特的旅游资源一度“藏在深闺人未识”,长久以来游客稀少。从2014年起,按照“旅游产业为龙头,一业兴带百业旺”的工作思路,深圳前指开始全力帮助塔县打造帕米尔高原景区。
几年来,深圳前指共安排6300多万元用于塔县旅游产业建设,建成旅游基础设施项目11个。其中慕仕塔格冰川公园、游客服务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园等已成为塔县的新地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经过深圳6年多来的援建,喀什这座千年古城已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借助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的机遇,在深圳和喀什两地人民的共同努力,“东有深圳,西有喀什”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实现,喀什这颗西部明珠必将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