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2月23日 星期四

明斯克郊外的中国身影(丝路故事)

本报记者 邹雅婷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2月23日   第 05 版)

  图为中白商贸物流园展示馆效果图。

  图为展示馆基础连梁浇筑。
  (资料图片)

  清晨7时左右,天还没亮,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郊外的中白工业园里,扫帚与铁锹交相挥舞的破冰声打破了冷寂,一天紧张忙碌的生产开始了。工人们穿着厚厚的棉服,蹬着高筒靴,戴着安全帽和手套,在凛冽的寒风中为施工作业做准备:有的调试采暖设备,有的拉接电线,还有的检查外搭脚手架的安全情况……

  58岁的建筑工人吴云彪,在施工现场负责安全生产工作。风砂锯,切割机,电刨,角磨机……他每天与这些工具打交道。白俄罗斯的冬天又冷又长,气温动辄降至零下二十几摄氏度,这让来自江苏常州的他有些难以适应。2016年7月,吴云彪与一批江苏工友来到明斯克,投身于北京住总集团承建的招商局中白商贸物流园首发区ZBSG-2标段项目。这是中白工业园第一个动工建设的项目,也是目前园内投资规模最大的重要配套支撑项目,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为了保证项目如期完成,连日来,大家加班加点,在冰天雪地中刻苦奋战。

       

  “一带一路”上的明珠

  白俄罗斯位于欧亚区域的中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向欧洲延伸的重要节点。中白工业园距白俄首都明斯克25公里,占地面积92平方公里,是由两国元首亲自倡导推动的重大合作项目,被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

  2016年5月16日,首趟载有中白工业园中方建筑材料的班列抵达明斯克,运来800吨钢结构,这是修建招商局商贸物流园9000吨钢结构中的一部分。项目计划从中国购买3500吨,从白俄罗斯采购5500吨,仅钢结构的采买就可以惠及中白双方的生产企业。随着中白工业园的建设,跨境铁路货运量也将不断增加,为沿线城市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在明斯克的大街上随便一问,没有人不知道中白工业园、不知道‘一带一路’合作。中国企业在工业园里的投资高达数亿美元,采购当地材料,聘用当地员工,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北京住总集团白俄建设公司经理高原对本报记者说,“白俄人民对中国人都很热情友好,他们认为中国发展很快,对国际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2010年就来到白俄工作的高原,对于近几年中白关系的快速发展有着深刻的体会: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一系列经贸协议相继签订,多个重大合作项目开工建设。在白俄媒体上,时常可以看到与中国有关的报道。作为率先进入白俄市场的“排头兵”,中国国企成为展示中国形象的亮丽名片。

  “北京住总2010年进入白俄,建设了北京饭店、天鹅小区、中白工业园等项目。其中北京饭店已成为明斯克的地标性建筑,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问白俄时就下榻在这里。”高原说。

  作为白俄罗斯中资企业商会副会长、秘书长单位,北京住总白俄建设公司经常组织企业活动,除了中资企业之间相互交流经验,还会参加白俄当地的公益活动,如为明斯克孤儿院捐赠新年物资等,赢得了当地人民的良好反响。

  攻坚克难推进项目

  “中白工业园里开工最早的两个项目都是由我们承建的。”北京住总集团白俄建设公司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王少革对本报记者介绍说,“一个是招商局投资的中白商贸物流园首发区项目,包含展示馆和商务中心两个工程,去年3月正式开始基础施工,计划于今年5月完成。另一个是成都新筑奥威超级电容研发及生产中心项目,包括厂房和两层办公楼,预计今年7月底完成。”

  自从1月份起,明斯克就进入持续两个月的封冻期,这对项目施工造成了不利影响。为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王少革和同事们想了很多办法:采用混凝土电加热、临时锅炉供暖、热风炮加热等方式提高生产温度,并安排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从早上7时到晚上10时每天两班轮流值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在王少革看来,气候问题只是一方面的挑战。由于中白两方的文化差异、技术差异、工程标准差异等,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历了不少波折,如何与白方进行磨合、对接,是对中国企业更大的考验。

  “两国的设计规范差异很大,转换起来面临许多困难。比如钢结构防火涂料,我们一开始选的材料得不到白方认可,要求重新做实验,后来又被告知因设备承重问题做不了实验,最后只能选择当地认证过的材料。”王少革说,围绕防火涂料的问题,与白方反复沟通讨论就耗费了近3个月的时间。此外,繁琐的审批手续和复杂的采购流程对项目进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尽管面临种种困难,但在项目团队的努力下,工程进展十分迅速。2016年6月30日,中白商贸物流园商务中心举行封顶仪式,比原计划提前了45天。8月8日,展示馆钢结构工程主体封顶,也比计划工期提前了15天。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为了保证项目按时完工,今年春节期间,北京住总的项目管理人员和200多名中国工人都坚守岗位,没有回家过年。除夕那天,大家提早收工,聚在食堂包饺子,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住总集团董事长王宝申发来了贺年视频,项目负责人来给大家祝酒拜年。每位工人都领到了一个年货礼包,有水果、饮料、香烟、副食品等。每人还发了100万白俄卢布(约合人民币360元)的春节赶工奖金。”吴云彪说,“我们一边看着央视春晚,一边吃着自己包的饺子,虽然离家万里,但也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

  对于王少革来说,在海外过节已是很寻常的事情。“一般是在食堂一起过,做上几桌菜,喝点当地的伏特加,饭后愿意唱歌的就用点唱机唱几首。常年在外,难免会想家,每到节日更是如此。想家的时候,就和家人打电话或视频聊天。”

  2014年春节,王少革也是在白俄度过的。时值北京饭店抢竣工,王少革十分忙碌,妻子和女儿来了2周,他只能抽出一天时间陪她们。除夕在工地吃完年夜饭后,王少革有事留了下来,女儿独自一人走回住地,却不慎走丢了。

  “她那时14岁,身上没带钱,也没有手机。我们报了警,直到晚上12点才找到她。”王少革回忆说,这次惊险的经历,却也从侧面反映出白俄人民的善良友好。“当地人英语水平不高,但当我女儿向他们问路时,都很热心地提供帮助。一位出租车司机免费把她载到总统酒店,还给了她一万卢布(约合人民币3.5元)坐地铁。在地铁站她不会买票,人家便把票送给她,但她还是没有到达正确的地方。最后我们在独立大街的明斯克酒店外找到了她。”

  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海外做项目就像行军打仗,需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2016年7月1日,支部书记王少革带领全体党员参观了明斯克卫国战争历史博物馆,并在博物馆外举行了“中白商贸物流园项目党员突击队”成立仪式。“项目的核心人员都是党员,成立突击队是为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促生产,带动广大员工奋力拼搏。”王少革说。

  “在参观博物馆时,我们偶遇一位80多岁的白俄二战老兵,”支部副书记高原回忆道,“他对共产党很有感情,我们邀请他为党员突击队授旗,他欣然答应,并鼓励我们发扬红军精神建设好项目,与白俄结下更深的友谊。”

  来到中白工业园半年多,虽然每天工作都很辛苦,但吴云彪心气儿还是很足。他在电视上看到了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感到备受鼓舞。“‘天上不会掉馅饼’‘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两句话让我非常感动。”吴云彪说,“我们在外施工,应当吃苦耐劳,发挥中国人的工匠精神,努力把工程做好,为国争光。”

明斯克郊外的中国身影(丝路故事)
中俄友谊树长青(习近平讲故事)
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时事点评)
退休养境界 诗酒趁年华(众生相)
责编:杨俊峰 邮箱:People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