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咸阳、西咸新区3个区域,尽管只有陕西省9.9%的面积,却集聚了36.1%的人口、近50%的经济总量。
作为陕西追赶超越的核心引领区域,为推动3个板块加速融合、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2017年1月21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西咸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意见》和相关配套文件,破除城墙思维,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支持西咸新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为大西安建设形成合力,引领支撑陕西实现追赶超越。
在推进大西安建设中,西安市提出要坚持系统性思维,跳出“城墙”看西安,加快省市共建大西安步伐,全力支持西咸新区发展,发挥西咸国家级新区的创新引领作用,形成多轴线、多中心,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经济、塑造新动能,提升大西安的城市品位、形象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打通西安、西咸新区、咸阳城市功能,推动城际铁路、轨道交通向咸阳市区延伸,支持咸阳主城区加密城市路网和西安、西咸公交无缝对接等,强化大西安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关中城市群发展,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发挥对陕西全省追赶超越的核心引领支撑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还将通过建设“三廊两轴两带一通道”,最终实现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6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支持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4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建设30个“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特色小镇,形成支撑西安大发展、大突破、大跨越的新增长极。
发挥大西安引领作用
从2002年咸阳市率先发起西咸一体化的倡议,到2011年西咸新区启动建设至今,3个区域的融合获得了上至国家下至百姓的共同认可。
如何发挥西咸新区的重要功能、促进西咸一体化,成为陕西追赶超越必须解决的问题。在陕西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上,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要发挥好“大西安”引领作用,跳出“城墙”看西安。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加强新轴线、新中心规划和建设,打通西安、咸阳、西咸新区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大西安”的辐射力。
多年实践表明,西安、咸阳、西咸新区三大主体之间存在着体制机制不顺的问题,整体发展合力不强,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着眼全省发展大局,制订了促进西咸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意见,对西咸新区的管理体制机制进行调整,由西安市代管西咸新区,西咸新区托管辖区内行政和社会事务。
据了解,西咸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将作为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由西安市委、市政府整体代管,除履行国家级新区开发建设职能外,全面托管辖区内西安市和咸阳市的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在总结代管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面管理。同时,将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辖区内12.6平方公里原咸阳市已建城区的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委托咸阳市实施,户籍与西安同城。12.6平方公里的范围是渭河以南、西宝高速老线以北、沣河及陇海铁路以西。
代管将按照“整体代管、特区模式、创新机制、增强活力”的原则,在规划管理、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事务、环境治理、干部管理、党的建设、日常事务等方面,实现大西安“一盘棋”发展。
加快西咸一体化建设
目前,西安市、咸阳市、西咸新区及省级有关部门正在加紧研究制定加快西咸一体化的具体政策措施,相关代管、托管细则也在加紧制定中。
按照要求,2017年将率先启动西咸新区范围内户籍、医保与西安同城以及西安、咸阳交通一体化和机动车牌照同号工作。
为了支持交通一体化,西安市域城际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将向咸阳市域延伸,计划地铁一号线三期至秦都高铁站项目2017年年底开工建设;加大西安与咸阳主城区间主要连通道路、主干道的无缝对接,解决一批钉子路、断头路、宽窄路的问题,形成有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两市在交通管理、车辆牌照等方面的同城待遇,实现公交、地铁一卡通同城同用,车辆牌照同城同号。
在产业上,探索两市间开发区的创新、协同、发展模式,共建新型孵化平台和技术转移平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大西安经济产业体系。依托西安现有的产业优势,全力支持咸阳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序转移一批产业。支持咸阳生态修复、打造光伏发电带、畜牧养殖带、景观旅游带、建材产业带和生态保护屏障带。西安、咸阳将打造联合招商平台,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做强西咸区域的产业。
体制机制的调整只是区域融合发展的第一步。随着西咸新区被西安市代管,西安、咸阳将实现无缝对接,进入一个较长的融合时期。
作为西咸一体化的最前沿,西咸新区借助西安全市之力而建,借助咸阳的积极融入,这里正在诞生大西安新的产业中心,成为支撑陕西追赶超越的又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