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年味不仅蕴藏在丰富的“吃文化”中,而且表现在锣鼓喧天的“闹文化”中。春节期间,无论是深圳东部的南澳渔村,还是西部的松岗水乡、南面濒海的沙头角中英街,抑或北边的平湖老围,都在敲打大锣大鼓,操练舞草龙、舞狮子、舞鱼灯、舞纸龙和舞麒麟等。
◎祥瑞的麒麟舞
舞麒麟是深圳民间一大特色。当地有“东麟西狮”之说,也就是东部客家地区多数舞麒麟,西部广府地区多为舞狮子。逢年过节,“嚓嚓梆,嚓嚓梆!”动作矫健生猛的麒麟,踏着锣鼓钗的节奏,穿行在乡镇村落之中,处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新年气氛。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其状如鹿,独角,全身鳞甲,尾像牛。雄者为麟,雌者为麒,统称麒麟,居“麟凤龟龙”四灵之首。民间认为,神兽会带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添祥纳瑞。过年过节、婚庆迎亲、祠堂祭祖、乔迁入伙等喜事,都少不了麒麟前来祝贺。清乾隆《归善县志》曰:“……其迎亲,为麒麟狮子兽头,童子戴之,击鼓跳跃极为喧闹。”明清年间,横(岗)龙(岗)坪(山)梓(坑梓)属归善(今惠州市)管辖,深圳东部客家自那时起便有舞麒麟的习俗。
深圳客家人有三四百年麒麟舞历史的地方不少。例如,宝安区大浪街道大船坑村麒麟舞约开始于明嘉靖年间,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龙岗区坂田村永胜堂麒麟舞创始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170多年来传承了12代。
深圳麒麟舞分布范围遍及全市客家地区,足有上百支麒麟舞队伍。2006年,罗湖区黎围(今水库新村)麒麟舞、观澜松元厦麒麟舞,入选深圳市首批非遗保护名录。2007年后,黎围、观澜、坪山和龙岗龙城麒麟舞,入选广东省省级非遗保护名录。2014年,坂田永胜堂、大船坑麒麟舞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威武的醒狮舞
舞狮子,深圳人叫“醒狮”(盛行省城一带,故又称“省狮”)。北方狮讲究形似,四脚着地,动作厚憨、可爱;醒狮讲究神韵,两脚着地,动作机灵敏捷、腾跳轻巧、神气威武。
狮子舞,大多数集中在罗湖、福田、南山、宝安和光明等地的广府(俗称白话)地区。其中,松岗七星醒狮舞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福永(怀德)醒狮舞、上川黄连胜醒狮舞被列入广东省非遗保护名录,南山醒狮舞被列入深圳市非遗保护名录,大鹏狮舞被列入大鹏区级非遗保护名录。
深圳狮子舞属于南派,称为“文狮”,注重神似,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舞狮者往往穿着唐装、灯笼裤,人外露,重在显示武功。南狮动作灵巧活泼,运动幅度大、难度高、惊险性大,突出在蹦、跳、跃和采青等动作上。深圳狮舞中,最有特色的当属“七星醒狮”,它具有文和武两种舞法。武狮的主要玩法有蜈蚣型、蛇型、螃蟹型、鲤鱼型、踩砂锅型;文狮的玩法有边舞边写字的书法型。
深圳跟醒狮舞不一样的,还有大鹏狮子舞。《龙岗区志》载:大鹏舞狮盛行于明代,至今有几百年的历史。大鹏狮舞分“盖仔狮舞”和“麒麟狮舞”两类。盖仔狮又叫土狮,因其狮头形同过去农民用来筛米的盖仔,故得名。狮舞的套路大同小异,只不过盖仔狮多了个悟空、花和尚的演练,增加了表演的花样和趣味。
大鹏狮的舞法主要有地面狮和上桩狮两种。前者分为群狮、单狮采青、单狮出洞、双狮出洞以及斗牛狮、盖仔狮等;后者又分为南狮桩阵、高桩采青、单狮上桩、双狮上桩等。每年春节和元宵,大鹏举办百狮巡游,蔚为壮观,节日氛围非常浓厚。
◎灵动的龙舞
春节期间,深圳有南澳的草龙舞、平湖的纸龙舞和龙岗、福田、罗湖的布龙舞。
南澳渔民历来重视过年舞草龙的习俗。舞草龙又称“舞火龙”。《宝安县志》云:“火龙只流行于南澳镇的渔民区。每年正月初二晚进行表演。”大年初二晚上,长达3公里多的街灯全部熄灭,黑暗中100多名舞龙队员在大众欢呼声和大锣鼓声中,冒着噼里啪啦炸响的炮仗前进。一溜长的草龙燃着十多万支香火,一会儿蜿蜒游走,一会扑腾跳跃。见首不见尾的火龙,烟雾腾腾,香火闪闪,极为震撼。
龙岗人历史上喜欢舞龙。据当地族谱记载,清道光年间客家围屋落成庆典,曾请村里人舞龙舞麒麟庆贺,由此知道龙岗舞龙活动距今至少有170多年历史。2001年,龙岗街道被中国龙狮协会授予“全国舞龙之乡”称号。龙岗舞龙舞的是布龙,由竹篾制成骨架,又以金黄色的布料作龙面,布面绘上油彩并贴满金光闪闪的“鳞片”,装上龙头、龙尾和龙爪,就成了一条长龙。除龙岗外,深圳南头、西乡、罗湖和福田等地也舞龙,其中福田下沙舞龙队的布龙长108米,队员和教练共300多人,有“广东第一长龙”之称。
平湖街道平湖村的纸龙舞,入选深圳市第三批非遗保护名录和广东省第六批非遗保护名录。平湖纸龙队的60多个队员分舞2条龙,随着铿锵鼓点,龙头上下生猛扑闪,龙身左右蹲步翻腾,时疾时缓,栩栩如生;当鱼跃“龙门”的时候,龙鱼闹海;当龙出了“龙门”时,却又是游走如丝,蛰伏无声……女子舞龙队舞得尤为出彩,其舞步比男子队员矫健敏捷,而且青春靓丽、身段姣好,加上金黄色的头箍和古色古香衣裤装扮,显得更是身手不凡。
◎多彩的活动
春节期间,深圳各种社区演出活动遍布全市。喜欢看粤剧的西部村落和南山、福田、罗湖以及大鹏南澳等地市民,一到黄昏就在大锣大鼓欢乐声中,早早拿张木凳直奔现场,观看每晚不同的剧目。深圳中部的龙华、石岩、布吉、观澜及东部横岗、龙岗、坪山、葵冲、大鹏的客家人,喜欢新年对山歌,“赴歌墟”摆擂台。沙头角鱼灯舞还到香港新界表演。南澳、盐田的水上渔民把疍家迎亲习俗变成陆地上的迎亲舞蹈,吸引广大群众一同欢乐。
深圳都市的年,是传统的。民间舞蹈、民间演艺、民间艺术以及非遗表演,在节日期间精彩纷呈。深圳都市的年,又是时尚的。逛花市,选年花;逛商厦,看电影;逛书城,喝咖啡;逛滨海游栈道,尽情欣赏湖光山色;登峰峦走山径,徒步领略自然风光,又无疑是现代人的多元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