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声悠长嘹亮的汽笛声中,33名中外科学家乘坐美国“决心”号大洋钻探船,于2月13日中午离开香港维多利亚港招商局码头,前往南海目标海域,开展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第3次南海大洋钻探(IODP),这标志着中国海洋科学第一个大规模的基础研究计划——“南海深部计划”进入冲刺阶段。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也是中国岸外最重要的深海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11年启动了“南海深部过程演变”研究计划。这项长达8年的科学研究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积极与国际合作的大洋钻探计划紧密结合,利用世界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深海盆演化、深海沉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三方面深入研究“解剖”南海,构建边缘海的“生命史”。
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第3次南海大洋钻探是“南海深部计划”进入冲刺阶段的一个重要篇章。在今后的近4个月时间内,“决心”号大洋钻探船将在南海北部海域,执行IODP367和IODP368两个航次的钻探任务。
据IODP367航次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孙珍教授介绍,“决心”号从香港起航后,将奔赴北纬18.4度、东经115.9度附近的目标海域,计划在两个站位进行钻探。两个站位的水深分别为3780米和3800米左右,钻探目标是分别打穿800米和1300米左右的海底沉积物,再向下钻取100-250米的基底岩石,看看南海大陆边缘的基底岩石到底是什么。
位于地球上低纬区的南海具有一系列深海研究的优越性,是中国深海研究的突破口。“南海深部计划”实施6年来,带动中国科学家研究深海大洋,成为整合各部门、各学科力量共同“向深海进军”的合作平台。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40多家单位、400多名科学家参与了这一计划,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进展。包括国际合作的“决心”号大洋钻探、中国7000米载人深潜器“蛟龙”号、“海洋六号”深拖磁测系统、宽频带海底地震仪、深水锚系观测、海山浅钻等在内的众多先进深海技术装备,都在南海得到了集结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海洋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发展。
“南海深部计划”还促使南海成为边缘海研究的国际热点。此次“决心”号开展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共有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13个国家的66名科学家参加。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