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2月06日 星期一

坦诚面对婚姻模式的变迁

——《中国式相亲》的中国式哲思

朱 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2月06日   第 07 版)

  节目主持人金星(左)和女嘉宾们

  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对于现实的光怪陆离、历史的多重嬗变,电视制作者如何做到在描摹现实画面的同时,又力透纸背、针砭时弊,并保持艺术的品位和感染力?东方卫视播出的《中国式相亲》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这档节目大胆地将父母纳入公众平台上年轻人的相亲体系中,并给予长辈更多的话语权,这在以往的婚恋节目中是没有的。节目中,某些长辈有关婚姻的观念主张可以说个性鲜明,甚至傲慢无礼,这让倡导自由恋爱的年轻社群有些不适应,由此产生了激烈的讨论。

  在中国式的婚姻结构中,家庭内部确立起的“父-母-子(女)”三角结构是维持婚姻稳定性的根基。但是,随着现代化的扩张和人口流动的加剧,社会成员的个体行动自由度得以增强,再辅之以高速便捷的交通、通讯和网络,特别是个体主义价值观的全面盛行,两辈人的婚恋观产生了巨大差异,但长久以来,这在中国电视荧屏上鲜有关注和体现。《中国式相亲》直面这一变革所带来的观点碰撞,是中国电视的一次创新与突破,也是电视人社会良知和责任担当的体现。

  婚姻,从来不是只有两个人的、生理上的简单结合,其背后是两个家族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哲学的较量——究其实,是文化的重组和建构的过程。《中国式相亲》中的男女嘉宾以及他们的家庭,空间上跨越两岸三地,时间上穿越几十年,其承载的时代感、文化符号、愿景期待……都不尽相同。从效果而言,“文似看山不喜平”是很多节目的追求和业界共识,但《中国式相亲》没有追求低层次的博人一笑,而是将价值主张的判断和选择权,交给了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给他们带来的有欢笑,更有思考;有分享,更有倡导。它不回避现实的多样性,而是进行真实客观的平行呈现,不迎合市井的低俗趣味,不做媚俗化的机械附和,始终保持艺术的格调,而且让艺术图景更为生动可信。

  《中国式相亲》的舞台,犹如社会的缩影,以家庭为单位,以婚恋为主题,形形色色的人在其间亮相,多元化的观点折射出婚恋、家庭、文化、代际之间的现状,对于处于价值观念激变和躁动转型时期的当下社会,产生了自己的影响。

国产电视纪录片亮点频出
显中国气派 聚北京精神
科学与艺术并行
坦诚面对婚姻模式的变迁
《外来媳妇本地郎》魅力何在
责编:苗 春 邮箱:wenhuawanxi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