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2月03日 星期五

面对“求祝福” “鼓励”需谨慎(云中漫笔)

卢泽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2月03日   第 08 版)

  近日,微信公号“我就是凤姐”发布了一篇标题为《求祝福,求鼓励》的文章,该文细数罗玉凤本人从最初的农村经历到出走上海、直至定居美国的“不认命”奋斗历程。文章一经刊发,就产生不小的网络热度,并获得逾20万元的打赏“鼓励”。随后,剧情开始迎来反转,罗玉凤发文承认该文遭大量代笔改动,决定将文章得到的20万收益捐给大凉山小朋友,并永远关闭赞赏功能。同时,“我就是凤姐”微信公号被微信官方封禁,搜索账号名称,则显示因“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该账号无法查看。

  对于网络炒作的“套路”,有着充足心理准备的网友却还是有点“很受伤”。尽管罗玉凤本人一直否认其背后有营销团队炒作。但在网红炒作已经走向职业化、产业化的背景下,单独求证罗玉凤本人是否拥有专业团队并无多少意义。我们真正需要清楚的是,“诈捐门”“鼓励门”能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

  “罗玉凤们”的“红”揭示了网络文化的消极一面。“我征婚了,一夜之间,我爆红了。”这是罗玉凤在这篇网文中写下的一句话。她表示,虽然那个时候网上骂声一片,但在她内心深处是窃喜的。罗玉凤是网络审丑文化催生“网红”的代表人物。为何“审丑”能红?这与社会的文化教育基础有关,更与网络文化走向空虚化、沙漠化有着密切联系。这几年来,人们似乎很少关注网络内容的真实性如何,价值导向如何。在没有失去价值判断能力的情况下,依然甘愿被故意吸引眼球的、刺激性的信息所吸引,正因如此,很多低俗内容、或是直播吃饭等无聊的内容,反而成为了网络关注的焦点。从这个角度而言,网络炒作,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过程。

  “罗玉凤们”引起的“共鸣”也扭曲了网络文化的正面价值。网络世界植根于真实世界,因此,虚拟与现实之间,根本意义上的价值观是共通的,比如人性的善良,比如奋斗的精神,这些都是网络文化中积极的一面。然而,一些网络炒作的手段,正是通过触碰人们心里善良柔软的一面来获利。“只要不认命,没有飞不上枝头赛凤凰的麻雀,哪怕最开始低贱到尘埃里。”这是《求祝福、求鼓励》一文里,给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这让人不禁联想近日在网络广泛传播的打工者遗失的“账本”,在外打拼不容易,多少困难、心酸,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正是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让网友们对“过得并不好”的凤姐产生同情,纷纷打赏。然而,以“炒作”求上进,本身就已经突破了社会价值的底线,正是这种缺少基本价值判断的行为习惯,才导致“罗玉凤们”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达到目的,都是可以被“祝福”被“鼓励”的,这无疑造成了价值观上的扭曲。

  也许,过度谴责“罗玉凤们”并不完全公平,从某种程度而言,他们是畸形网络文化的产物,而非负面价值的缔造者。无论是“炫丑”炒作还是对普通网民同情心的利用,在他们看来,都是利用既定的“游戏规则”,按套路出牌的“规定动作”。

  因此,归根结底,网络文化的净化,需要每个网民心中都有一杆价值判断的“秤”,慎重“祝福”和“鼓励”。只有土壤净化了,杂草才不会丛生。只有这样,网络文化里,才能少一些“警示”,多一些“启示”。

2017,互联网投资将呈五大趋势(网上中国)
面对“求祝福” “鼓励”需谨慎(云中漫笔)
大卫·费罗:不忘初心的雅虎守卫者(互联网大咖秀)
靠什么重塑媒体公信力?
责编:宋 鹏 邮箱:songpeng@haiwai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