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2017年陕西蓝皮书》新闻发布会,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白宽犁、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牛昉、文化产业与现代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张燕和金融投资研究所所长谷孟宾等出席并回答媒体提问。
2016年,陕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体系不断健全,丝路经济带建设进展顺利。本次蓝皮书包括《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7)》《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7)》《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7)》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蓝皮书(2017)》,分别对陕西省各领域发展态势与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科学预测。蓝皮书全面展示了近年来陕西省改革发展亮点,并对各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趋势进行了科学分析和理性研判。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
“2017年,陕西经济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速,仍会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预计增速将保持在8%左右,工业经济增长有望出现拐点。”白宽犁介绍,2016年,陕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多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在当前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的形势下,陕西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预计,2017年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达到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在12%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将达到1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将在13%左右,CPI增速将维持在1.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分别达到9%和10%左右。
蓝皮书对陕西省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形成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宏观经济运行、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支撑3个视角,对影响陕西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进行了分析;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能合作、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现代农业发展、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基层党建、脱贫攻坚、养老服务、留守儿童、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旅游、“一带一路”等热点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2017年,陕西省将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自贸区建设,创建“海外陕西”品牌;以创新省份为统领、以点带面促进区域创新联动发展;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能,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进一步保障和改善。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7)》建议,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稳定农产品价格,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要以供给侧改革为动力,优结构,促消费,增外贸;以结构升级为动力,培育新产业,打造新支柱;以创新型省份为统领,以点带面促区域创新联动发展。推进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新动能培育。
深化社会文化体制改革
近年来,陕西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体系不断健全,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不断提升,文化建设取得一系列成就。但与陕西丰厚的文化资源、科教资源以及突出的区位优势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张燕表示,陕西应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互联网等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文化+”新兴业态。张燕举例说,目前陕西旅游还停留在门票经济为主的阶段,需要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推动旅游从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延长产业链,努力研发具有陕西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纪念品及具有品牌价值的旅游商品。
全面两孩政策效应显现
在蓝皮书中,《陕西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一文指出,陕西省人口出生率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2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10‰,妇女总和生育率由5.1下降到1.6,陕西全省累计少生1200万人,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时期。
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后,预计陕西全省每年平均多出生4万至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将增加1至1.3个千分点。蓝皮书指出,全面两孩政策实施1年来,陕西二孩比例超过40%,年均多生约5万人。总体来看,全面两孩政策效应已经显现,短期内会形成一定规模的生育高峰,对医院、妇幼保健、教育等公共服务带来极大挑战。
《陕西蓝皮书》是陕西省社科院组织编撰的资讯类、连续性、应用型年度智库产品,其内容主要是关于每一年度陕西各领域发展态势与未来趋势的深入分析和科学预测。从1998年至今,陕西省社科院始终秉承“原创性、实证性、专业性、连续性、前沿性和时效性”的原则,其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逐年增强,其决策参考、政策先声、投资指南、新闻来源和数据资料库等功能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