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1月26日 星期四

网约车上听民声(新春走基层)

本报记者 陈振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1月26日   第 02 版)

  返乡过年,我请了探亲假,提前几天启程。在北京和武汉,我打了3次网约车,其中两次“专车”,一次“快车”,碰到3个各有故事的司机。

  上了车,与司机聊,一切随机,有偶然也有机缘。

  第一个司机,拉我一家三口前往北京西站。首先让我吃惊的是,约车软件显示,他已经拉了9100多单活,这是一个罕见的大数字。按一天能抢15单,一年拉300天算,他满满拉了两年多,异常勤奋且走运。网约车热络北京,才不到3年。“一有网约车,就开上了”,他老家河南,“过了河北邯郸就是”,“孩子在老家上学”,“每年腊月廿七或廿八回家”,开车要5个小时。他2003年到北京,开车前一直在北京老国展做布展工作。

  因是河南同乡的缘故,路上,他向我聊起郑州房价。去年春,他在郑州三环内买了套房,精装修,买的时候9000多一平米,现在涨到1.8万了。郑州房价,是去年一大波城市楼市涨价潮的缩影。我问,北京网约车新政出来后准备咋办?他说,90%以上网约车都是外地人开的,听说公司正在和政府沟通。他想再等等看看,但“离不开北京了,对北京比对老家还熟”。下了车,告别,我给他打了五星好评。

  第二个司机,武汉市区人。小伙子很健谈,还没结婚,有个女朋友。他在一家文具公司做采购,现在已经放假,“公司不大,年销售额一千多万”。我问效益咋样,他说,前几年好的时候,毛利润能到百分之百,现在也就百分之三四十。问原因,他说,主要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抢生意太严重。电商带来商业革命,价格透明,也让店面备感压力,不止文具公司感受到这股潮流。

  他说,公司以前主要面向政府和写字楼,现在开始盯学校。以前政府采购,有虚开发票的,现在基本没了。听说我们从北京来,他说,武汉生活节奏缓慢,工作也没挑战,自己特别想去北上广深闯一下,见识见识生活工作压力大、节奏快、竞争激烈、机会较多的地方,“身上就带200块钱去,拼一把”。但他显然又下不了决心。这让我想到“围城”。

  第三个司机,开的是“快车”,车况明显差些,有点晃。我在武汉的一个回迁房社区打车,没想到不到一分钟,他就接单了。一问才知,他家就住附近。他儿子8岁,孩子的成长时期,他错过了,“在东莞4年、在宁德4年”。那时,他在一家新能源电池公司工作,公司总部在香港,东莞先开厂,后来又到福建宁德开厂,他就跟着去了宁德,因为是技术工种,一个月收入1万多。但他遇到了难题:孩子在老家。他就回家了,回家开了网约车,但收入明显降下来了。未来呢,一直开网约车吗?他说没想好。他住的小区,不少老年人在冬日里晒太阳。几前年,他们还是农民,而今他们没土地了,上楼了,有的一家分到了几套房,稍微年轻些的,可以在社区当保安,或者到附近的工厂就业。而这些工作,他都看不上眼,只好开“快车”。

  新事物不可阻挡,如网约车。武汉市一些建筑的外墙上,打着鲜明的广告语:“武汉,每天不一样”。何止武汉,每个人,我们的国家,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如何适应变化,是政府部门、各个行业、每个人都需要直面的问题。变革创新是唯一出路。

  祝福我碰到的3个司机!祝福寻求变革的人们和地方!

在非洲,过一个战备春节
李克强应约同默克尔通电话
刘云山看望慰问演职人员
方便千万人 春节巡线忙
全球华人音乐盛典今晚奏响
1月25日铁路发送旅客949万人次
向未成年人宣扬邪教将受严惩
中国农村低保标准持续提高
将撤除APA酒店内的右翼书籍
网约车上听民声(新春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