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1月25日 星期三

定目标划红线 稳数量提质量

中国牢牢守护“养命田”

本报记者 王俊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1月25日   第 03 版)

  对中国而言,耕地关系着十几亿人吃饭的大事,重要性不言而喻。1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部委负责人就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简称《意见》)做了详细解读。据了解,未来中国将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建立耕地保护激励约束机制,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确保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意见》提出,要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提升。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46亿亩,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提供资源保障。

  此次《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性要求,具体来看:一是通过控增量、挖存量、促集约来减少新增建设占用的耕地总量;既要做到“少占”,还要通过完善占补平衡的责任落实机制补充耕地。二是通过中低产田的提质改造,新增耕地后期培肥改良等措施,大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三是扩大耕地轮作休耕的试点,明确禁止开垦的区域和地类,积极开展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复,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充分发挥耕地的生态作用。

  在发布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指出,保护耕地重在守住“数量”和“质量”两条底线,这就要求遏制耕地退化趋势,特别是把最优质的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永续利用。

  统筹城乡发展

  在粮食连年丰收,部分粮食品种甚至出现阶段性过剩的背景下,中国为何还要不遗余力地保护耕地呢?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指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的深入推进,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我国的耕地质量总体还不高,局部在退化,还不能够满足粮食和农副产品的生产需求,耕地保护面临着数量、质量和生态等方面的多重压力。而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妥善解决耕地保护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姜大明强调。

  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地方没有耕地,盲目搞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分,这在实际中是落实不了的。“现在,可以通过改进占补平衡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实际上就让对耕地制度的严格保护能够落到具体实践中,也解决了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保障以及经济发展所需占用土地之间的矛盾。”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事实上,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的补救措施,是统筹城乡发展用地的重要调节手段。据了解,“十三五”期间,绝大多数省份可以在省域内做到占补平衡,但个别后备资源严重匮乏省份或直辖市土地后备资源匮乏,这就需要国家适度统筹,切实做到“占优补优”。

  提高农民收益

  姜大明进一步指出,耕地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石,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耕地保护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生态文明的建设,关系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对于农民来说,《意见》中有关提升耕地质量的内容显然符合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要,亦有助于农民增收。例如,在耕地休养生息方面,未来中国将对25度以上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严重污染耕地等有序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同时因地制宜实行免耕少耕、深松浅翻、深施肥料、粮豆轮作套作的保护性耕作制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

  分析人士表示,耕地质量提升,加上化肥、农药使用量的零增长行动,将有力地提升中国优质农产品供给数量和产品附加值,这不仅有助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绿色健康的食材,而且会让农民得到实惠。

贸易战与中美经贸合作主流不符(热点聚焦)
南京边检向旅客赠送春节礼物
外企利润汇出不受限制
中行在匈发行银联双币借记卡
低头看书 抬头看画
最大境外投资项目完成
外资看好中国资管行业
中国牢牢守护“养命田”
最能盈利投资品种出炉
寻年味 淘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