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动荡不安的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这种背景下,世界经济更需要良好的领导力来推动前行,激发更大的活力。按照世界经济论坛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的话说,之所以将“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确定为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的主题,是因为没有雷达系统,就无法接收信号;没有指南针,就会失去公信力。
现在,对于世界经济而言,中国的“雷达”和“指南针”作用已经没有人再会质疑。人们关心的是,这份“领导力”究竟能着重于哪些角度和领域?将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怎样质量提升与理念革新?
【理念获得更多认同】
中国在达沃斯论坛上发出的提振世界经济的有力声音这几天在全球久久回响。
特朗普就职、英国脱欧、欧洲移民、恐怖主义等等元素的交织,意味着2017年可能是“改写规则”的一年。《华盛顿邮报》援引施瓦布的话说,世界期待中国提供“信心和稳定”。施瓦布称,“尤其是当今世界陷入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动荡之际,国际社会正看着中国”。
按照埃菲社的报道,在本届达沃斯论坛上,多场圆桌会议和辩论都将重点放在了中国现在和未来扮演的角色上。这一事实无疑说明了中国对于2017年世界经济的意义。“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目前正发挥着双重领导作用:不仅是新兴国家的领军者,还通过成为最大的海外投资国,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1月1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布的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2017年世界经济预计将增长2.7%,而联合国对中国未来两年的经济增速的预期都是6.5%。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蒙蒂埃尔在回答问题时强调,“中国经济在2016年呈现了稳定的增长,缓解了各方短期内对其增长将急剧放缓的担忧。在稳健的国内需求和具支持性的财政措施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在2017年和2018年每年预计将增长6.5%”。
他也赞扬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在达沃斯的讲话,认为这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我们不能回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而应当让全球化和全球贸易惠及每一个人”。
简言之,开放与创新,包容与普惠,这些理念正是中国在达沃斯论坛又一次向世界经济开出的“解药”和“良方”。面对全球经济的困境,这些理念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华尔街日报》干脆地称:“在美国和西方世界怀疑全球化的价值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那座无虚席的报告厅里用洪亮的声音捍卫了国际贸易和经济融合。”
“当欧洲因为英国宣布‘硬脱欧’而陷入混乱时,当世界对于孤立主义者特朗普治下的美国的多边合作意向疑窦丛生时,习近平的演讲出现得非常及时。”香港《南华早报》(英文版)指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习近平说只有“创新、结构性改革改善金融治理”,才可以治好世界经济的顽疾。
英国《金融时报》也关注到了习近平在达沃斯论坛发表的演讲中对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张。报道称,中国领导人论述了全面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的理由,认为这些体系已经过时,而且以西方为中心。“全球金融治理机制未能适应新需求,难以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动荡、资产泡沫积聚等问题。”习近平说。
“全球合作、改革、新的增长模式——习近平带来了宏伟的计划。”德国《世界报》称,中国是全球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全球增长1/3以上要归功于中国。在达沃斯,世界正在见证一个“历史性转折点”。
【行动受到各方点赞】
这个“历史的转折点”恐怕在20日特朗普正式宣誓就任总统一职那一刻就已然出现了。
保护主义无益于全球经济发展,唯有开放合作方能激发全球经济的新一轮增长。这种理念在新一任美国总统就职之际在全球达成了几乎空前的一致。也正因此,中国对开放共赢的立场与行动就成了全球经济的“定心丸”。
“相对于西方国家的保护主义倾向,中国则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化。”苏格兰皇家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马库斯·赖特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积极融入全球经济,在全球收入增长和减少贫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与对外开放也惠及其他国家。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等举措,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交通、电力、医疗卫生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是一切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仍存在巨大缺口,”赖特说,“不管是亚投行还是‘一带一路’倡议,都对弥补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没有人再会忽视“一带一路”等倡议为世界提供的更多的共赢机遇。
“西方领导的种种机制对于陷入贫困和绝望恶性循环的穷国大众没有什么帮助。”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哈伊里·图尔克的文章称,与西方不同,中国正致力于用“一带一路”倡议把世界连接起来。文章指出,“中国要在全世界出资建设基础设施。中国还在新兴经济体建设经济特区,从而推进技术转让并传播工业化”。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报道则将此看做是受援助国家和中国的“双赢”局面。该报道称,新丝绸之路关乎的不仅仅是贸易。“中国将建设道路、桥梁、发电厂和高铁。中亚、包括中东欧国家将通过中国公司对其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该媒体称。
毕竟,用法国《费加罗报》的话说,“基础设施建设将为发展贸易提供便利条件”。这篇1月18日的报道举了最新的例证:在中国的领导下,东非国家吉布提近日开建了面积达48平方公里的非洲最大自贸区。介于红海和印度洋之间的战略位置使得这里成为“新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中国已将包括德国在内的64个国家统一到‘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亚洲、中东、非洲以及东欧、西欧的很多国家都参与其中。没有什么国家愿意错失良机。”德国《世界报》网站刊文总结道。
不仅是“一带一路”,亚投行、金砖银行等公共产品也在为推动世界经济体系更加均衡完善方面发挥着难以估量的影响。印度-亚洲新闻社报道称,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行长孔达普尔·瓦曼·卡马特称,“中国政府对金砖银行非常热情,使我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设立并运营。没有中国的支持和指导,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他也表示,在2017年中国担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期间,金砖五国之间将会加强合作。
【角色托起更多希望】
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提振士气”,中国不仅高调展示了“姿态”,更有这样做的实力。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布了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的经济增速6.7%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而据埃菲社报道,IMF也上调了2017年中国的增速预期,认为中国今年将增长6.5%,比去年10月该机构上一次预测的结果高出0.3个百分点。IMF首席经济学家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德对此表示:“受中国经济政策刺激,中国经济短期增长预期被调高。”
“2016年初,中国曾被视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棘手地区。现在这些担忧烟消云散。”英国《每日电讯报》称,2016年将因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而被西方铭记。但是,2016年对全球来说更重要的意义可能是,这一年亚洲经济奇迹并没有丧失动力。中国在继续前行。
“中国之所以表现出自信,是因为相信它今天的经济模式比几年前运行得更好,也比其他国家更好。”西班牙《起义报》评论道,在当前形势下,很少有国家还能充满自信,但中国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它一直保持乐观主义。这也是因为“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为保证持续的高经济增长率如此努力”。
“中国很关键,它并不是一个威胁,而是一个火车头,甚至是一个带有新人眼光的规则制定者。”香港《南华早报》发表《中国是世界经济从现在的僵尸状态中真正恢复过来的关键》的文章称,从TPP的失败和RCEP的受欢迎这些情况中得出的一个经验是,不管喜不喜欢,中国今后将处于所有有意义的贸易协定的核心,它也是世界经济从现在的可怕僵尸状态中真正复苏过来的关键。
“IMF和世界银行都认识到了这一点。”该文章总结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