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1月23日 星期一

话剧《北京邻居》——

外来人视角看北京

郭 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1月23日   第 07 版)

  话剧《北京邻居》剧照
  王晓溪摄

  “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是文人笔下的老北京生活。如今,这幅北京生活画卷里又增添了新名词:“候鸟”“留鸟”,这指的又是什么呢?北京人艺国家一级导演唐烨解释,“候鸟”指的就是“北漂”,“留鸟”就是胡同里的原住民。这两个词来自小说《北京时间》,由老舍文学奖得主荆永鸣创作,傅玲改编成话剧《北京邻居》,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外埠来京的“候鸟”和胡同里的“留鸟”同住在一个大杂院里发生的悲喜故事,有人情义气,也有无奈与阵痛。唐烨认可荆永鸣的解读,并协同傅玲努力把剧本打造成“对往昔岁月忧伤的一叹,也是对人之生存的思考和记录”。

  唐烨说,全剧力求具有浓郁生活气息与生活实感,一方面以外来者的视角,观察揣摩最具文化烙印的北京人;一方面又以平民百姓的身份,表现“刘作家”“赵公安”“海师傅”等一众匍匐谋生的普通人。“北漂”从初来乍到至落地生根,需要经历长达数年的艰难融入,而骨子里透着优越感的北京人难道就不需要寻找归宿吗?剧中,随着邻居们交往的深入,“老北京”生动得出乎意表,臆想中那些对外来人的傲慢、偏见和拒绝,一层层被剥离和肢解,得以显露的是发乎心的平等、尊敬和热情。同很多京味话剧最大的不同,是这部剧的外来者视角。原作者荆永鸣曾多次表示,他是打心眼儿里爱这座城市以及这里的人。也正是如此,在柴米油盐的胡同生活中,“老北京”们展现出他们的性格底色,比如讲礼数、通世故、自尊、热心、和善、安闲、优雅、安分等,然而物换星移,人事兴衰,一些“老北京”早已不是现实北京的主宰者,而成了被狂飙突进的大时代甩在后面的小人物。虽然唐烨说她对这样的人群有爱更有气,但他们却那样活生生的,就在我们的身旁,随遇而变。

  《北京邻居》由北京云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并入围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主创团队集合了一众北京人艺中青年骨干,将在北京朝阳9剧场上演。

洋溢浓浓贺岁味
重在文化传承
外来人视角看北京
诸葛亮偶像计退司马懿(中国戏曲中的传统美德·鞠躬尽瘁)
UCESCC与中央新影加强合作
三十四天影业欲打造精品网生作品
责编:苗 春 邮箱:wenhuawanxi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