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1月23日 星期一

诚信社会需各方共建

彭训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1月23日   第 05 版)

  新华社发

  “人之所助者,信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守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商鞅徙木立信、季布一诺千金,都是我们崇尚诚信美德的榜样。

  然而,随着城镇化推进,中国逐渐从“乡土中国”的熟人社会向“城市中国”的陌生人社会转变,一些领域的诚信缺失问题十分严重。大到政府部门违约、奸商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小到个人失信、造假,不仅破坏市场环境,还增加了社会风险和治理成本。

  失信不仅让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受到拷问,更带来实实在在的损失。相关机构统计,中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这意味着,如果继续容忍违约失信、造假欺诈的恶性事件发生,将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挤压优秀企业的发展空间,进而制约经济转型和社会治理升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面,这和中国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方面起步较晚有关;另一方面,这也和一些行业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主动或被动地阻碍形成大范围的征信数据搜集、采纳和共享机制有关。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失信的机构和个人付出的“成本”不高,也就敢于我行我素了。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逐渐深入,从根本上来说,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之一。从市场方面看,坚持以信誉打天下应该成为每个市场主体的座右铭。被网民誉为“切糕王子”的阿迪力,长期坚持从老家喀什购买原材料,并采用家族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经他之手卖出的每一块切糕甚至明确标注了长宽高以及重量和价格,保证让顾客用公道的价钱品尝到正宗的口味。正是由于遵守童叟无欺、诚实守信,他获得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订单。

  包括各级政府在内的社会各方则应该联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让失信者步步受限,让守信者得到切实褒奖。这需要各级政府部门敢于进行自我革命,通过体制机制调整,让自己首先守信用,然后需要谋求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推动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着力解决当前危害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重点领域失信问题。

  目前,一些领域的征信建设日渐深入。例如,央行征信系统已收录8.7亿自然人和2102万户企业等的数据。下一步,要让这些数据真正成为社会征信体系中的重要基础。这需要我们通过扎实的制度建设,完善奖惩举措,让失信的成本成为“付不起的代价”,并形成震慑效应。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中国建设正在提速。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下充分发挥失信惩戒这把利剑的作用,我们才能够尽快推动社会治理迈上新台阶。

中国走向无“信”不立时代
诚信社会需各方共建
美国个人征信体系如何运作(他山之石)
责编:刘 峣 邮箱:onionli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