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备受社会关注,北京市机关政府哪些要搬迁?城市副中心如何规划?未来将建成什么样子?这是北京市民最关心的话题。日前,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应了城市副中心建设相关问题。
① 廊坊北三县纳入规划
当前,北京正在加紧推进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核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心城区现在患上了城市病,主要因为城市发展的节奏、各项功能协同发展上出现了不匹配。”北京市规划国土委主任魏成林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选址在通州区,范围达到155平方公里,而在此前2004年至2020年版北京总体规划当中,通州区最早定位为11个新城之一,新城和城市副中心的概念显然不一样。
魏成林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副中心的各种要求会更高,为市民服务配套会更完善,所以副中心实际上是中心城建设的一部分,各方面要求会向中心城区看齐。
推进城市建设,北京坚持规划先行。特别是通州总体规划统筹考虑了与中心城区的协调发展,研究范围为北京东部地区及廊坊市北三县地区。目前,通州的总体规划、通州和廊坊北三县地区的整合规划的初稿已经完成,还需要经过专家论证,反复论证之后会固定下来。同时还要开展城市副中心的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也经过专家评审,在今年要完成。
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哪些单位要迁过去?魏成林表示,现在确定的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四套班子机关要搬过去,同时还有一些政府机关部门今年年底将启动搬迁。“这次搬迁主要是机关。现在设在中心城区的办事窗口、为市民服务比较频繁的一些部门是不会动的,也就是说,对市民办事没有太大影响。”
② 四条快速路连接城区
交通问题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是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副中心的规划,首先要发展公共交通,比如轨道交通。”魏成林回应,轨道交通的建设会特别注意线网规划的合理性,既要成网,也要方便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
在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的连接上,一份规划蓝图浮现出来:将设置4条快速路、3条主干道和2条次干道。“道路规划建设,要考虑级次配备,这就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城市支路、区间性道路,这些级次是逐渐递减,随着级次的递减,数量是递增的。”魏成林说,市民经常走的几条路,比如说京通快速路、广渠路、朝阳北路等,都要延伸到副中心。
此外,城市副中心火车站将成为未来全新的北京大型铁路枢纽,主要为京唐城际、城际铁路联络线以及若干条轨道交通服务。从规划上看,城市副中心站为地下火车站,地面会有集散大厅,设计上考虑中国文化的元素。具体而言,火车站的站台都在地下,地面空间实施绿化和美化,公共交通和小汽车也可直接开到地下。
医疗和文化教育方面,中心城区部分高品质的医疗卫生资源以及优秀的中小学校会有一部分疏解到城市副中心,目前已确定的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附中和附小、黄城根小学,安贞医院、北京胸科医院。其中,两个医院现在都在进行设计,选址基本确定;中国人民大学及其附中附小在规划上的位置也已经确定,设计确定后将开工建设。
③ 城市运营网格化管理
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如何运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透露,北京市将在城市副中心率先建立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将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纳入网格化管理,提升城市网格化管理服务水平。
而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城市副中心将加快推进电子停车自动收费、智慧社区、生活用品智能配送等惠民工程实施,率先建成“全光纤城市”,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智慧样板城市。
生态环境上,城市副中心将构建大尺度绿色空间,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着力构建“绿带环绕、绿廊相连、绿块镶嵌”的生态景观格局。同时,通州区将营造自然友好水环境,实现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推进海绵城市试点以及森林湿地和公园绿地建设,建设水城共融城市。针对市民更关心的空气质量问题,城市副中心将构建以电和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体系,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实现垃圾全处理和资源化。
城市副中心规划前景美好,如何确保全面落地?魏成林说,城市规划就是从长远来考虑当前,以整体来考虑局部,以宏观来指导微观,所以规划编制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从大框架之间细化到每个具体的项目。城市副中心建设将严格按规划来执行,一张蓝图贯彻到底,控制好城市边界线,不再“摊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