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1月17日 星期二

莫让垃圾断乡愁

王 琪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1月17日   第 08 版)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炊烟袅袅,鸡犬相闻。这曾是美丽乡村的经典画面,也是人们对古老家园的温馨记忆,更是海内外游子安顿浓浓乡愁的梦想之地。

  然而,古老乡村的这一美景正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垃圾和污染正在一步一步地伤害着美丽乡村。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意识淡薄,随时随地丢弃垃圾习以为常。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方式的转变,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建房盖楼,大量消费工业用品,与日俱增的生产生活垃圾越堆越多。而农村垃圾处理配套设施落后,致使许多地方垃圾遍地、垃圾围村。曾经整洁的房前屋后、村头巷尾,现在随处可见废弃的塑料袋、农药瓶、残汤盛羹、破衣烂鞋,曾经干净的田间地头、沟渠路畔,堆满牛皮癣一样的砖瓦砂砾、废弃农膜、炉渣炉灰、秸秆柴草。垃圾正在侵蚀着农村的原始美,也正在伤害着游子的乡愁梦。

  只有乡村美了,才会有“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田园美景,才会有“郁郁林间桑椹紫,芒芒水面稻苗青”的收获蓝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才会变成实实在在的中国农村乡愁故地、风情家园。因而,打破“垃圾围村”困局,实现“垃圾突围”攻坚战,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对此,一方面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垃圾治理问题,加大资金投入,补齐农村环保短板,尽快出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标准,科学建设相对集中的垃圾处理设施,建立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资金投入机制,并设专人进行长效管理;另一方面,富起来的农村不能停留在“土豪”状态,应该积极主动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要让大家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培养环保意识,推广四川罗江模式,让农民自觉对垃圾进行生态分类、利用,达到减量的效果。把清洁和“美”的观念种在人心,才会最终破解“垃圾围村”困局。

清洁我们的村庄
重现碧水蓝天
莫让垃圾断乡愁
责编:罗 兰 邮箱:luolan9520@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