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创业“接地气”是指海归在传统行业开展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创业活动。许多海归致力于新兴高科技产业,认为创业应该“高大上”。但其实,创业不仅可以“高大上”,也可以“接地气”。
哪些项目“接地气”?
回国创业的海归都在做哪些“接地气”的项目?据了解,有的海归当起“农民”,专攻生态农业;有的海归“收破烂”,深耕于环保行业;有的海归则开起了火锅店、糕点店等。
赵林飞硕士毕业于荷兰斯坦顿大学,因为看好有机农业,回国后她决定养猪。据她介绍,饲料、饮水、猪舍等方面都需要下一番工夫,马虎不得。她将甜黏玉米秸秆作为饲料的主要成分,同时加入蒜、花椒、八角等“调味品”。改良后饲料使得猪肉的色泽、口感明显改善了。猪过去喝的是自来水,赵林飞挖渠引水,现如今,她养的猪全部喝上了山泉水,这极大地提升了猪肉的品质。接着,她开始改造猪舍,将猪舍打扫得干干净净,保证了猪的健康。赵林飞说:“我不认为养猪是一件丢人的事。我一直对有机农业感兴趣,而国内的有机农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我看好它的发展前景。这么多年坚持下来,我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对的。”
为什么要“接地气”?
海归回国后,选择在常人看来有些匪夷所思的行业内创业,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
陈宜忠毕业于厦门大学,2001年前往新西兰工作。新西兰是农业大国,生态农业非常发达。常年居住在新西兰,受到当地生态农业的启发,回国后,陈宜忠决定综合开发生态农业。“在一般人印象里,猪一般都是很臭的,养猪容易污染环境。所以我们一直致力于培育不污染环境的猪。经过长期的实验,终于培养出吃草的香豚猪。因为它吃的是草,所以不会很臭。同时我们养的猪通常在林下放养,比较环保。粪便可以做肥料,用以滋养林木,综合利用。”陈宜忠说,“我们的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是一个大项目,它环环相扣。这样一来,在每个环节都可以创造利润的同时又避免了资源浪费。与传统养猪业相比,综合开发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可以使农民发家致富。而且现在国家推行‘林下政策’,我们的项目可以得到政府的扶持,这对我们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也给予我们很大的信心。”
桂博文毕业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回国后,她创立了笨哥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营废品回收。在国外时,她看到许多人致力于环保事业,因此格外关注环保方面的事,对废品回收的情况也了解得比较多。留学的这段经历对她有很大的启发。“我在美国读书时,认识了很多从事环保工作的朋友,看到他们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些事情,为环保事业而努力。我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帮助一些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能够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所以在美国留学时,我参加过不少与环保相关的活动。”桂博文说,“我对环保事业有一种情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也不可忽略。回国后,我发现国内的基础设施不能支持客户垃圾分类的习惯。后来发现,既然这个行业这么落后,就说明它存在着很大的商机,所以经过四五个月的调研,我决定开始做废品回收。”
提示:
要“接地气”更要创新
海归做这些“接地气”的项目并不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复制粘贴,而是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继承创新。
以桂博文的项目为例,“相比于传统的废品回收,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有两点创新之处”。她说:“第一是前端创新。我们利用互联网去撮合废品员与回收人员之间的交易,这样能够大幅提升这个行业的效率,使每一个回收人员每一天的工作量比原来多50%甚至100%;第二是后端创新。我们建立物流体系,并在数据计算方面集约化处理。这样可以提升打包站的服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