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1月14日 星期六

“特招”公平不在于提分数线

熊丙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1月14日   第 08 版)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对当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艺术类、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等4项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进行进一步规范,要求逐步提高对考生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

  保送生等特殊类型考生招生,一直是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领域。教育部每年都会发文,规范招生,但未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会对特殊类型招生存在潜规则的质疑。

  其实,提高文化课成绩要求,某种程度说,是无奈之举。本来,保送生、艺术或体育特长生招生,就是要打破以前的单一分数评价、录取体系,给少数有特长的学生,提供进大学的途径。

  提高文化课分数,貌似提高了录取门槛,却可能把真正有特长的学生排除。比如,人们常拿钱钟书、吴晗的数学成绩来质疑目前的高考升学制度,特殊类型招生按理就是针对像钱钟书、吴晗这样的考生设计的,可很显然,如果对他们提高文化课成绩要求,这条路也堵死了。

  提高艺术考生的文化成绩要求,意在防止“特招”中的潜规则,可是,根据艺考生的现状,提高文化课成绩,非但不能治理“曲线高考”,反而可能加剧“曲线高考”——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因文化课成绩差,而难以达到文化课要求,无法实现艺术梦想,而那些没有艺术特长,文化课稍差的学生,经过突击准备艺术类考试,反而走通艺考道路。提高文化课成绩的目的,无非是为促公平,而既促公平,又关注真实特长,有更好做法。

  首先,高校应建立独立的招生委员会,负责制订招生标准,并监督实施。目前,高校招生类型考生,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在使用招生自主权时,缺乏有效的监督,基本就由行政部门负责。这就很难避免招生中的权学交易和钱学交易。

  提高文化课分数,实质是不信任学校自主权,由考试部门设定门槛。从长远看,高考改革必须落实学校自主招生,而要让高校用好自主权,就要建立独立的招生委员会,不受学校行政制约,也就能逐渐消除行政干预招生以及由此滋生行政利益勾连的潜规则。

  其次,要实行招生信息全公开。事实上,教育部多年前就要求高校要公布特殊类型考生的信息,接受监督,可是高校公布的考生信息是极为粗略的,大多只公布了姓名、性别、省份、毕业中学信息,这根本无法让公众知道这名考生是否符合特殊类型招生条件。

  便于公众进行监督,就要公开不涉及隐私的所有信息,包括保送生、艺术、体育特长生的获奖信息,学校进行测试(笔试和面试)的表现。每位特殊类型考生招生,都应该有一份独立的招生报告,这在信息时代完全没有问题,只需在公示页面,增加一个链接即可。

  以上做法,是推进学校进行现代治理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落实高校自主招生权而必须推进的改革。高校之所以没有推进这一改革,根源在于目前学校治理还实行行政治理,改革也由行政部门主导,所以,所谓的“改革”并未触及调整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实质。于是,有关的行政监管措施,只是治标而不治本。

  一边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而另一边,更强调考试分数在录取中的作用,学校的自主空间被压缩。这是教育必须避免的倾向。

  (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碳卫星“把脉”全球大气
“特招”公平不在于提分数线
醉心超导五十载 寒梅再度为君开
责编:张保淑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