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1月10日 星期二

浙江 绿色种植赢得金色收获

本报记者 方 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1月10日   第 08 版)

  近年来,浙江省庆元县大力发展甜橘柚种植。图为农户在采收甜桔柚。
  (资料图片)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的粮食基地育苗中心一角。
  本报记者 方 敏摄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的一家草莓种植园中,游客正在采摘草莓。
  本报记者 方 敏摄

  说是兔舍,这里的兔子数量可不下万只,一排排40多米长的兔笼整齐排列。中午12时刚到,兔舍终端的电脑立刻发出指令,科学配比的兔食定量发到各个笼中。兔笼底端,传送带正将兔粪统一传送出去,之后经过堆集发酵成为天然有机肥料。有兔子渴了,将嘴伸到兔笼里的触感式出水口,管里就会自动出水……

  这是记者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的一家养殖兔子的农场中见到的场景。在整个浙江,类似镇海区这样发展循环、绿色农业的生态农场,已经越来越多。

  

  有机肥替代农药化肥

  “农业生产节水率50%以上,农药施用总量减少35%以上,化肥施用总量减少70%以上,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利用率达到95%以上……”走进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三易易农业高科技园,负责人陈振华向记者介绍了这里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后的成果。

  “绿色生态农业,要在减量上下功夫。”陈振华说:按照省里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我们照此目标,着力推进了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施用总量减少,畜禽养殖粪便与死亡动物、农作物秸秆、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

  “我们现在种地,主要用沼液、集中养殖的猪羊的粪便等,这都是有机肥,农药化肥就用得非常少了。”走进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村民姜树强告诉记者他种植果园的施肥方法。

  不独淳安,浙江各地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任务已形成了长效运行机制。在杭州余杭区,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理探索形成了“农资经销店回收+环保处置”模式;在杭州市富阳区,化肥减量探索形成了“精准施肥+政策引导”模式;在丽水市遂昌县,农药减量探索形成了“原生态农业+绿色惠农卡”模式……

  相较于种植业,粗放式经营的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更大。近年来,浙江省市县三级制定出台了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统筹布局畜禽养殖区块和总量,87个县(市、区)重新划定畜禽禁限养区,共关停38.3万户养殖场户,调减生猪存栏近800万头。保留下来的8170家养殖场基本完成生态治理,其中93%采取生态消纳处理模式,7%采取工业化处理模式,全省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食用菌种植废弃物、废弃农膜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7%、91%、90%和89%,死亡动物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

  生态农业深入人心

  这几日本是农闲时刻,记者走进诸暨市东和乡上梧岗村,发现这里的农户们却没闲着,正利用“冬闲田”来种植元胡等中草药。

  “前两年风也调、雨也顺,元胡的效益不错,每亩大概能赚6000元。传统种水稻哪里有这么高的收入?”趁着休息,村民李盛满和记者聊起了天。近年来,东和乡委乡政府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种植特色中草药就是其中之一。不仅如此,政府还主动与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胡庆余堂对接,解决了产品售卖的后顾之忧,目前乡里中草药种植面积已达千亩。

  帮扶农民走上绿色生态农业之路,关键在人。为此,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把农业工作纳入对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相关工作考核。“省里专门组建了治水办、生态办,抽调人来集中办公、实体运行。对重点目标任务实行了月统计季通报制度,形成了省市县联动、多部门协同。”浙江省农业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通过宣传引导、达标验收、限期整改、主体承诺、执法监管等方式,浙江各地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正在不断增强。目前,浙江全省87个县(市、区)已经建立了“属地管理、部门联动、镇村巡查、主体负责、社会监督”的网格化机制。

  在政府部门的帮扶下,浙江大地还涌现出了一大批敢想敢干、坚定不移走绿色生态之路的农业骨干。德清县的“90后”创业者沈佳就是其中之一。2012年,沈佳大学毕业后在父亲的支持下着手创办了三棵树家庭农场。

  摈弃老一辈粗放式的种植模式,沈佳确定了“通过技术改变传统模式对农业的束缚”的思维模式。西瓜与葡萄套种就是沈佳的一项“专利”,这项改变也提高了土地、农膜的利用率,相比传统种植每亩至少高出2500元。

  “几年前,我们对于绿色生态农业两眼一抹黑。不过很快村里等来了政府的支持,农林大学的技术专家来现场指导以及一些制药公司的帮扶,有了这么多力量的汇聚,大家钱袋子鼓了,生活环境也好了很多。”谈起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上梧岗村党支部书记茅仲学说。

  创新产生强大动力

  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浙江拿出了三件“法宝”: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模式创新。近年来,浙江已经先后出台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畜禽养殖场治理、秸秆综合利用、沼液资源化利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农膜和肥料包装物回收处理、农业节水等实施意见或行动方案,编制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在制度创新的同时,浙江各地也加大机制创新,一大批专业的合作社的成立为绿色生态农业的规模化、科学化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在湖州市德清县,前几年不少养殖户的青虾由于长期的人工繁殖,使得品种出现了退化现象,青虾的发病也开始增多。面对发展困境,养殖户朱光玲走了一步大胆的棋:牵头成立一个针对养殖户的技术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绿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会员”的运行模式,为社员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记者近日来到这里一探究竟。望着水里活蹦乱跳的青虾,朱光玲笑着告诉记者:合作社短短的数年时间就迅速发展壮大。成立之初的社员才30人,现在人数已经发展到了53户,养殖面积2192亩。

  不独如此,先进的技术创新,推动着浙江农业走向了一条绿色、生态之路。2016年,浙江省农业厅重点推广了应用化肥减量技术18项、农药减量技术14项,推动全省化肥减量22736吨,农药减量1764吨。目前,浙江已在41个县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布局建设示范区110个、示范主体1000个、生态牧场近10000个,“十百千万”的绿色发展生态布局已经形成。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百度

浙江 绿色种植赢得金色收获
鳖稻共生 相得益彰
清洁农业再造美丽乡村
责编:罗 兰 邮箱:luolan9520@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