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的地方是福地,有海的城市兴旺发达。虽然这不是普遍真理,但事实证明,靠不靠海就是不一样。
庆幸我生在靠海的城市,并在此生活工作。这里原本就是个小渔村,草屋旧船,无人关注,无人理睬。1869年,一群外国人踏上这块土地,又是勘测,又是考察。之后一个叫李希霍芬的地理地质学家,向德国政府提交了一份名为《山东地理环境和矿产资源》的报告,特别强调了胶州湾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军事经济价值,认定胶州湾最适宜建港湾。而此时的清政府似乎也渐渐意识到沿海的重要性,1891年6月,时任直隶总督并负责督办北洋海防的李鸿章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巡查一番后,奏请朝廷将登州镇总兵衙门移置胶澳,这便成为青岛建置之始。
青岛的诞生,除了政治等因素外,还在于其三面环海的独特地理位置。这里有总长816公里的海岸线,蜿蜒在1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里,其中大陆岸线710公里,占山东省岸线的1/4强。这在国内同类沿海城市中,是不多见的。
海湾多,海岛多。这又是青岛一大特色。自北而南分布着丁字湾、栲栳湾、盐水湾、崂山湾、小岛湾、王哥庄湾、流清河湾、沙子口湾、麦岛湾、浮山湾、太平湾、汇泉湾、前海湾、胶州湾、唐岛湾、灵山湾、董家口湾、沐官岛湾、黄岛前湾、红岛湾、女姑口湾、沧口湾,林林总总共49个。62个海岛、7个人工陆连岛,犹如散落的棋子,星罗密布在城市周围。
青岛海域的海水深度、风力、潮汐,很适合船只进出。足有两里宽的水面,有4里长、直径1000多米的底部海沟,即便退潮时仍保持着6米多深,足以通过数万吨级的舰船。当年李希霍芬将这里称为天然良港,不是信口雌黄。
大海把青岛推到了中国的版图上,也引起了列强的觊觎和垂涎。先是德国人的大炮,而后是日本人的刺刀,再后来美国人的军舰游弋青岛大海,并在青岛驻军,开办俱乐部,染指这座被誉为“东方瑞士”的美丽城市。
曾经有个说法,是外国人发现了青岛,建设了青岛。这完全是谬论。
翻开历史会发现,山东半岛是春秋战国时期“海王之国”齐国的要地,琅琊,现在青岛西海岸所属区域,是史载最早的海港。秦始皇、汉武帝巡海多次经过此处,徐福东渡、箕子去国、殷人东渡,也都是从这里出发。这里还是当年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繁荣之地,连接着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唐宋时期,青岛作为衔接南北航运的“中转站”,以致朝廷专门在现在的胶州板桥镇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解放后的青岛,依然因大海引世人瞩目。全国唯一的海洋专业高等学府——山东海洋学院(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技术力量雄厚的海洋专门研究机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著名院校、科研机构落户青岛。人民解放军三大舰队之一的北海舰队司令部、培养潜艇军官的海军潜艇学院,也设立在青岛。如今,被称为世界级海洋实验室的海洋国家实验室与国家深海基地又在青岛扎根。
每天,从“四大洋”驰来穿梭于青岛大海上的各种船只接连不断。迄今已有124年历史的青岛港,已成为中国第二个外贸亿吨吞吐大港,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港口货物总吞吐量在全球排名中位居第九。
潮起潮落的大海,为人类享受生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夏天到大海里游泳、冲浪、扬帆,享受海鲜大餐,然后是各式各样以大海为背景的艺术、娱乐、商业、建筑、旅游、文化建设,多姿多彩的美好世界,是大海无私的馈赠。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选择了北京,帆船比赛城市同时也在激烈的选择中。当时靠海的城市争相亮出“杀手锏”,最后就剩下两个北方城市,水质、潮汐、环境、人文,相得益彰,难分仲伯。但最终青岛因赛场浮山湾是这个城市最美丽的区域之一,8月份中国所有沿海城市中,青岛是风力最好的城市之一,赢得了承办资格。
如今,青岛的“奥帆基地”已成为地标,外来的客人无不为这里美丽大气的景观折服,惊叹。她犹如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湾,彰显着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风范,又体现着民族和地方的特色。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美妙动听的歌声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但真正能感受到其无穷魅力的,或许还是那些生活在大海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