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1月05日 星期四

公益诉讼一年半 提起诉讼495件

检察机关乐为公益“代言”

本报记者 彭 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1月05日   第 02 版)

  最高人民检察院1月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环境公益诉讼主题发布第八批5个指导性案例。据最高检民事行政检察厅厅长郑新俭透露,从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北京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为期两年的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以来,截至2016年12月底,各试点地区检察机关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4378件,其中诉前程序案件3883件,提起诉讼案件495件,法院目前已审结32件。

  弥补公益案件诉讼主体缺位

  此次发布的5个指导性案例包括:江苏常州市检察院诉许建惠、许玉仙民事公益诉讼案、吉林白山市检察院诉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以及江源区中医院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湖北十堰郧阳区检察院诉林业局行政公益诉讼案、福建清流县检察院诉环保局行政公益诉讼案、贵州锦屏县检察院诉环保局行政公益诉讼案。

  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万春表示,试点开展一年多来,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解决了实践中一些损害公共利益案件提起诉讼的主体缺位的问题,也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正确履行职责,调动了其他适格主体提起公益诉讼的积极性。公益诉讼已经成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一种新型工作方式和开展法律监督工作的全新领域。

  督促行政机关正确履职

  在试点地区检察机关提起的495件公益诉讼案件中,行政公益诉讼437件,占比超过八成;在检察机关办理的3883件诉前程序中,涉及行政公益诉讼的3763件,占比97%。由此可见,行政机关违法作为或者不作为是检察机关监督的重点情形。

  对此,郑新俭表示,试点检察机关共督促行政机关主动纠正行政违法行为或者依法履行职责2838件。通过诉前程序,75.4%的行政机关主动纠正了行政违法行为,有效保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比如,吉林省检察机关通过诉前程序督促行政机关恢复林地4万公顷,恢复湿地3.9万公顷,关停整改污染、违法企业19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2亿元。内蒙古检察机关督促行政机关恢复草原植被3万余亩。贵州省检察机关督促行政机关恢复耕地、林地5.8万余亩,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7.5亿余元。

  按照最高检的要求,检察机关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前,必须严格履行诉前程序,即依法督促行政机关纠正违法行政行为、履行法定职责。针对为什么要设置诉前程序以及诉前程序实际效果如何的提问,郑新俭表示,两种程序在实际效果上相互补充,从实践情况看,检察机关也较好地处理了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两者之间的关系,“诉前程序增强了行政机关纠正行政违法行为的主动性,诉讼程序又强化了公益诉讼的刚性,两者衔接最大限度节约了诉讼成本和司法资源。”

  为完善相关法律提供“样本”

  试点一年半来,检察机关既收获了成绩和经验,也遭遇了问题和挑战。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将试点范围确定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食品药品安全。但从实践看,环境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案件占绝大部分。对此,万春表示,按照最高检的部署安排,试点期间的重心主要放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

  在总结一年半的试点成效和经验时,郑新俭认为,检察机关办理了大量的公益案件,为完善相关法律提供了实践“样本”,并与最高法就公益诉讼案件受理、审理程序和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制定等问题达成了共识,但仍然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人员素质能力不适应、配套机制不健全、理论研究待加强等问题。

深度融合构筑媒体新版图
《艺海存真·敦煌》亮相兰州
电信用户签入网协议须实名
支持菲当好东盟轮值主席国
第九届国际大学生雪雕赛开铲
公益项目“追光计划”启动
黄兴国严重违纪被双开
检察机关乐为公益“代言”
毛笔制作工艺传承300年
责编:陈劲松 王 萌 邮箱:diery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