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1月02日 星期一

2016年10月2日起,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在晚间八点档推出我国第一档“国史”节目《国家记忆》,以期“为国家留史,为民族留记,为人物立传”。节目以现代的眼光重新建构对于历史的认识、理解和想象,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诗意盎然的国家相册

张雅欣 李东玲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1月02日   第 07 版)

  20世纪80年代,英美文化界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化思潮——新历史主义。以“真实”著称的纪录片,成为新历史主义重要的创作实践领域之一。《国家记忆》正是通过新历史主义的叙述,将严谨详实的史料进行筛选、鉴别、整理、编排,从历史人物的微观视角出发,运用虚拟演播室先进的多元重构影音手段,以现代的眼光来重新建构对于历史的认识、理解和想象。

  史料:从尘封到重生

  在新历史主义的视角下,史料是还原历史真相的重要道具,在典籍、文献和图片与影像资料的相互印证中,创作者重建过去的思想轮廓和事件脉络,故事的讲述背后是对历史的想象与还原,是对历史被掩藏角落的发掘。而纵观选题,可以看到《国家记忆》对历史节点的呼应,强调不可忘却历史的态度,节目成为勾连过去与现在的一座桥梁。

  “国史”的定位意味着需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来制作。《国家记忆》以权威的国史研究机构——当代中国研究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作为学术支持。摄制组遍访国家及各地档案馆,寻找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挖掘尘封的历史故事,寻找相关的历史细节,向观众揭示重大历史事件的细枝末节。《国家记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阐释,实现了内容主题化、系列化,利用文字、照片、影像资料,以大历史、小细节揭秘历史内幕,追寻历史真相,如钱学森主动寻求归国的史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的发言实录等。历史真实不是居高临下地宏观传播,而是由这些生动的细节资料编织出了历史的风采。更难得的是,《国家记忆》能够做到紧跟新闻时效和热点事件,紧扣时代主题,在精良的制作和翔实的材料中,蕴含着创作人员对历史负责的严谨。

  在某些社会群体中弥漫着历史虚无主义的当下,需要引导人们客观全面深入地认识历史,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而《国家记忆》通过历史讲述建立了正确的历史观,形成对历史的自觉,有效地引导了社会的舆论,激浊扬清,正本清源,让动态档案照亮现实。

  人物:从刻板到鲜活

  新历史主义在本质上排斥把历史理解为绝对的、本原的,反对把历史看成是一个线性发展的过程。《国家记忆》强调历史真实的体验感,从个人视角、细节叙事切入,带来让作为个体的观众都能够有切身体验的历史叙述。政治家、隐蔽战线的英烈,放弃优渥条件毅然回国的科学家……他们不再是一个个的历史符号,而是有细节、有情感的人,是能够让观众触摸得到的、“有温度”的历史人物。正是他们,才能把当下的观众拉回到风云激荡的年代,被他们的爱与牺牲、家国情怀所深深打动。

  即使是讲述邓小平、周恩来这样宏大叙事中的大人物,《国家记忆》仍然选择了微观视角,生动直观地展示其生活和工作时的环境、神态和活动细节。用影像记录下这些亲历者,记录下中国发展史中的波澜壮阔,也是《国家记忆》的价值所在。每一个亲历者的讲述,都是对“人民创造历史”的经典史观的呼应。他们的影像,组成了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和光辉档案。这种大写历史的诗意化描述,让观众能够洞穿宏大历史背后的生命细节,是新历史主义叙事的魅力所在。

  重构:从平面到立体

  纪录片以故事化的讲述、大量的重构再现使历史鲜活起来。而利用技术手段还原场景、实现互动是新历史主义纪录片的重要特征之一,以此达到重构真实、触摸历史的目的。

  为了让观众获得故事时空的感性体验,在虚拟演播室内,《国家记忆》根据每一集不同的内容,以三维特效技术、灯光、绿幕抠像、可视化数据资料等为手段,把观众带入故事发生的历史时空中,电视屏幕成为一个回到历史情境中的入口。

  《绝地飞行》讲述解放军进藏之旅,为了提供补给供应,王牌飞行员挑战高原航线,拼死一搏。三维技术在主讲人面前打造出立体的虚拟沙盘,青藏高原的险恶地势清晰可见。随着主讲人手势的变化,沙盘上出现了三维的飞机与航线,打造出身临其境般的视听效果,衬托出飞行团队的勇气与坚定。在这里,历史不再是故纸堆里的冰冷文字,而是动态鲜活、触手可及的精彩故事,这是建立在严谨史料和现代视听技术手段之上的“新历史”,是真切地与当下生活同呼吸、共命运的“国家记忆”。

  主讲:从讲述到演绎

  在《国家记忆》的每一个系列中,节目都会邀请一位主讲人,而他们是创作者在影像叙事中积极介入历史的标识。主讲人邀请观众进入历史的理念,改进了纪录片创作模式和叙事策略。主讲人多为中老年的人民艺术家,形象庄重沉稳,是这档国史类节目的符号性化身。

  这些饰演过国家领导人的主讲人,展现了自身与演员之间双重身份的转换,令观众在当下与历史、虚拟与现实、文本与叙事之间交替转换,既能从当下出发,理解历史,又能从演员的口音、动作、着装等感受逼真的历史细节。当刘劲讲述尼克松访华时,上一秒还是客观叙述者,下一秒他穿越一道虚拟之幕,置身于三维的总理办公室中,化身周恩来,接了一个外交电话,并用第一人称的独白讲述了事件的细节,使得演播室摇身一变成为戏剧舞台,在真实和虚构中穿插。

  作为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电视纪录片,《国家记忆》对于如何在荧屏上表现重大历史题材,具有开创性、启迪性。而在历史观和思想层面上,《国家记忆》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新历史主义的思想出色地结合在一起,既真实、严谨地表现了历史的进程和共和国丰富、精彩、波澜壮阔的历史,又从人物视角、微观视点出发,来剖析历史、塑造人物、讲述故事。这种思路既遵循科学的历史观,又符合当下历史学的思想潮流和纪录片媒介的美学需要,形成了对革命历史的审美开掘。

龙腾狮跃展雄风
诗意盎然的国家相册
卢俊义先礼后兵(中国戏曲中的传统美德·除暴安良)
电视的青春传播和文化教育的结合
元旦档冰雪动画片寒天送暖
责编:苗 春 邮箱:wenhuawaxi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