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1月01日 星期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与海外华媒共同评选

2016世界十大新闻

(以时间先后为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1月01日   第 05 版)

  英国与欧盟“一刀两断”。
  (资料图片)

  闹 剧
  新华社发 范建平 作

  2016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法国尼斯发生了一起恐怖袭击事件。图为恐怖袭击现场。
  来源:腾讯新闻

  (资料图片)

  在叙利亚问题上,美俄相互指责对方居心叵测。
  来源:解放日报

  2016年9月21日,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
  来源:佛山日报

  2016年10月9日,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华盛顿大学,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左)和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参加2016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第二场电视辩论。
  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摄

  2016年APEC秘鲁峰会主会场前的标志 。
  来源:秘鲁安第斯通讯社

  2016年12月24日,韩国各地民众走上街头举行第九次烛光集会,要求总统朴槿惠立即下台。
  来源:人民网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大楼,位于白宫西南。
  赵新宇摄

  ①事件:英国脱欧公投

  欧洲民粹主义崛起

  2016年6月24日,英国举行全民公投,赞同脱欧的票数取得微弱优势,英国退出欧盟组织成为了很多媒体报道中的“黑天鹅”事件。英国脱欧事件让世界开始关注欧洲右翼民粹势力的日渐活跃。

  12月4日,意大利举行全民公投,民众以将近60%的比率否决了总理马泰奥·伦齐的宪法改革方案。当日,伦齐宣布辞职。意大利右翼势力第二大党“五星运动”党变得活跃起来。在意大利今后的大选中,一旦“五星运动”党在选举中“中标”,意大利政局很可能会“右转”,欧洲一体化将面临巨大挑战。

  在通往2017年5月总统大选的道路上,法国注定将经过一场残酷的选战。在法国2017年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法国共和党、社会党与极右翼老牌政党国民阵线在大选中“三足鼎立”的竞争局面已初现端倪。未来,国民阵线主席勒庞胜出也不是不可能。

  在德国,总理默克尔也面临右翼势力带来的挑战。在2017年秋季的联邦议会选举之前,以德国新选项党为代表的右翼分子希望抓住选民对默克尔日益失望的机会,借势爬上德国政治的“阶梯”。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默克尔曾呼吁主流政党联合起来,对抗反对移民的德国新选项党。然而,2016年年末的柏林恐袭事件又将默克尔推向了舆论的风头,这可能会让德国右翼势力钻空。

  早在2016年年初,弥漫在欧洲的民粹主义情绪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年初以来,在欧洲,恐怖袭击、难民危机让各国纷纷开始考虑要关上敞开的“大门”。另外,民粹主义抬头与欧洲经济有很大关系。有分析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欧盟一些国家未能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的问题,导致中下层民众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民众不满情绪激增,为民粹主义抬头提供了空间。

  面对日益崛起的右翼势力,欧盟是否能过好即将到来的60周年生日,将成为一个待解的谜团。

  ②事件:南海仲裁案

  非法闹剧终成笑柄

  2016年7月12日,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对此,中方多次声明,菲律宾共和国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提起仲裁违背国际法,仲裁庭没有管辖权,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菲南海仲裁案,不承认有关非法裁决有充分的法理依据。

  所谓“南海仲裁案”出炉当日,中国外长王毅表示:“仲裁庭作出的所谓裁决侵犯了中方的合法权利,挑战了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际法准则,损害了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严肃性和完整性,冲击了以《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基础的地区规则。仲裁庭的成立缺乏合法性,对本案不具管辖权,其裁决明显扩权、越权,不可能产生任何法律效力。”王毅同时表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有识之士,尤其是国际法律界人士对此案表明了担忧和质疑。60多个国家公开理解和支持中方的立场和主张,这些正义的声音,国际社会应当倾听。”

  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总统后,菲律宾外交政策出现变化。早在竞选时期,杜特尔特就表达了搁置南海争议,同中国谈判的意向。10月,杜特尔特将中国作为其国事访问的首站,象征意义非常明显。

  事实上,所谓南海仲裁案最终裁决出炉以来,日本一直围绕南海问题上蹿下跳、煽风点火,表演甚至比当事方的菲律宾更激动、积极。日本在南海小动作不断,还在多方活动,继续炒作“中国威胁论”。

  2016年9月6日,东盟10国峰会在万象举行。日本仍执意推动将南海问题引入东盟系列首脑会议。但此次东盟峰会公报中未提及所谓南海仲裁案。泰国《曼谷邮报》称,东盟峰会声明草案没有提及7月12日的南海仲裁结果,“这可被视为北京的外交胜利”,并足见中国对东南亚的影响力。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政府在7月亚欧首脑会议、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等场合,一再宣扬所谓南海仲裁结果必须得到遵守。日本还积极推动美、澳一起拼凑了所谓涉南海仲裁案的“三国共同声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还在杜特尔特访日期间,敦促菲律宾加强与美、日合作。

  但是,几个“跳梁小丑”改变不了大局。公平正义的声音成为主流。域外大国想借助南海问题搅乱地区局势的险恶用心终被证明是徒劳的。

  ③事件:法国国庆日遭遇恐袭

  国际恐怖势力威胁仍在

  当地时间2016年7月14日晚,法国国庆日惨变悲剧:旅游胜地尼斯遭遇恐怖袭击。一辆卡车冲撞人群,造成84人死亡,百余人受伤。袭击者被警方击毙。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称对此次袭击负责。

  2016年,国际恐怖势力威胁仍在,“独狼式”极端分子也异常活跃。1月至7月的全球恐怖袭击事件统计发现,全球共发生恐怖袭击事件922起,死亡人数在50人以上的恐怖袭击共有28起。

  2016年恐怖主义发展呈现几个新动向:一是恐怖来源“去中心化”;二是袭击行动“独狼化”,更多的袭击行动开始化整为零,不再采用大规模、有组织的团队运作;三是发动主体年轻化;四是袭击者职业泛化。

  在当今国际社会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利益交织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恐怖活动所引起的恐怖效应也越来越呈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面对全球恐怖活动,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反恐怖行动。

  据统计,目前全球已有60%的国家成立了反恐突击队。其中,美国军方用于反恐怖的特种部队有陆军三角突击队和海军海陆空小队。此外,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美国秘密勤务局也成立了专门的反恐机构和反恐突击队。美国各大城市警察局都建立了反恐特警队。英陆军第二十二特别空勤团和英皇家海军特船队被称为“世界反恐尖兵”。此外,还有俄罗斯的“阿尔法”小组、德国边防警察第九大队以及法国、瑞士、荷兰、以色列等国的特警队。

  打击恐怖主义一直在联合国系统议程之上。“9·11”事件后,联合国就设立了反恐怖主义委员会。2016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第五次审查会议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审查的决议。大会也赞同秘书长的防止暴力极端主义行动计划,并呼吁各成员国在联合国的帮助下执行计划的相关建议。

  面对恐怖主义,只有加强国际反恐合作,采取有针对性的反恐策略,才能有效遏制恐怖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因此要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当前,美国牵头组建的打击“伊斯兰国”联盟,其凝聚力显然不足。分析指出,应发挥联合国的协调作用,以联合国的名义为号召,团结各方力量,打击恐怖势力。

  ④事件:人民币“入篮”

  全球金融体系改革提速

  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成为IMF特别提款权(SDR)新认定的可自由使用货币,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一道构成SDR新的货币“篮子”,成为第五种世界货币。人民币“入篮”,是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以及改革开放顺乎自然的结果,也有利于国际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改革。同时,体现了“金砖国家”关于要求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诉求。

  长期以来,以美元为首的货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霸占话语权。有分析认为,过于依赖单一国家货币承担国际储备货币职能,使全球经济治理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内在缺陷,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蔓延,世界经济迟迟难以复苏的重要原因之一。完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是国际社会紧迫的需求,扩大SDR作用是眼前现实的选择。

  受金融体系不平衡带来的负面效应影响最深的,就是金融体系相对脆弱、对美元过度依赖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几轮量宽导致资金在国际市场大进大出,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而新兴经济体的市场动荡尤为明显。如今,美国经济已经连续7年实现增长,美联储也宣布加息,而多个新兴经济体却因以逐利为目的的热钱的大量撤离以及长期存在的经济结构性问题,依然深陷经济低迷。

  过去,虽然不断有促进金融体系改革的声音出现,但都没有得到实现。随着金砖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金融体系改革才迎来曙光。2014年7月,金砖国家宣布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简化相互结算和贷款业务,从而减少对美元和欧元的依赖。2016年1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张运营,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重点支持亚太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投行的建立,为新兴经济体赢得发言权。世界金融体系主体正变得多元化,经济格局走向更加开放的道路。

  如今,“一美独大”的国际金融体系正在逐渐失去拥趸,加快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国际金融秩序合理化,成为世界共同的期待。未来,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金融治理的重任依然艰巨,但世界金融体系的多元化已是大势所趋。

  ⑤事件:俄在叙部署空中力量

  叙内战大国继续博弈

  当地时间2016年10月14日,俄总统普京批准了俄叙间就在叙部署空天部队的协议。根据该协议,俄可在叙无限期部署空中力量。美俄在叙利亚问题上持续角力。

  叙利亚战乱已经持续5年多,战火依然没有熄灭的迹象。叙内战的背后是大国之间的博弈。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以后实行战略东移策略,将重心放在亚太地区,在中东地区进行了战略收缩。但这不意味着美国要放弃中东,而是希望通过其他手段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2015年秋,俄罗斯高调介入叙利亚战事,逐步成为叙利亚战争的主要参与方。2016年,俄投入更多军事力量,继续向叙利亚派出作战飞机,部署先进防空导弹系统,向地中海派出航母作战编队,大大加强了在叙利亚的海空打击力量,帮助巴沙尔政府强力打击叙反对派武装和极端组织“伊斯兰国”。

  俄罗斯在叙利亚出人意料的军事出击,帮助叙政府军在战场上赢得主动。2016年年底前,叙政府军重新控制了反政府武装长期盘踞的战略重镇阿勒颇。叙利亚战争主导权转移到俄罗斯和巴沙尔政府手中,使得美国主导叙利亚和中东局势的影响力大大削弱,而俄在中东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大大提升。

  俄罗斯强力介入叙利亚战事,其标志性意义在于,这是冷战结束后俄罗斯首次把本国军事力量部署到原苏联以外地区。这一战略调整开辟了俄与西方军事政治博弈的新战场。

  在美俄协调之下,2016年叙内战曾几次达成停火协议,但是都未达到预期效果。2月22日,美俄联合宣布,叙交战各方将在大马士革时间2月27日零时起停止敌对状态。但之后叙政府军及反对派武装并未遵从停火协议,其后数月持续发生暴力冲突,导致数千人死亡。

  9月10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经过了15个小时的谈判后,在日内瓦达成了第二份停战协议,定于9月12日正式生效。然而这次协议也没有改变战乱的局面。9月17日,叙利亚新一轮停火协议生效的第5天,炮火再起。

  10月3日,美国宣布暂停和俄罗斯就执行叙利亚停火协议继续进行谈判。

  战乱,最伤最痛是普通民众。联合国难民署9月的统计报告显示,跨越地中海抵达欧洲沿岸的难民和移民人数已经超过30万人。其中,已有3211人遇难或失踪。截至目前,欧洲各国收留了数百万难民。这也给欧洲带来了沉重的经济、社会危机。难民问题如何发展,叙利亚局势如何进展,在新的一年还有待观察。

  ⑥事件:《巴黎协定》正式生效

  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2016年11月1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为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迈出历史性的一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表示,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创造了历史。

  达成、签署、批准到生效,在整个过程中,中国政府做出了关键性的重要贡献。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世界气候治理的领导者。中国在4月22日《巴黎协定》开放签署首日签署协定,并于9月3日批准该协定。作为主席国,中国推动二十国集团首次发表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主席声明,为推动签署《巴黎协定》提供了支持。

  多年来,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条约,包括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2015年《巴黎协定》等。这些国际条约的宗旨和目的就是要求各国承担减排多种温室气体的义务。

  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多重路径中,国际气候变化条约体系的演进至关重要。然而,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以达成一份在《京都议定书》承诺期满后,具有法律拘束力并含有国家强制减排义务的气候条约为目的的国际气候谈判却一波三折、艰难前行。《京都议定书》规定,“需要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之后才具有国际法效力”。因而《京都议定书》在未有足够国家核准之前,其法律地位一直悬而未决。尤其是作为创始国的美国出尔反尔。美国在1998年克林顿政府时期签署议定书后,遭到国会反对。后来布什政府上台,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损害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制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在全球气候合作生死存亡之际,《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制度的总体框架,其签署无疑具有关键的里程碑意义。

  《巴黎协定》目前已经正式生效,后期的执行更是至关重要。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所长杰弗里·萨克斯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巴黎气候协定贵在执行”的文章,文中明确指出,“外交官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巴黎协定精明而清晰地指引世界向正确方向努力。然而,它不能确保执行,后者仍是政界人士、商界人士、科学家、工程师和公民社会的责任。”

  ⑦事件: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

  世界围观美式民主闹剧

  当地时间2016年11月8日,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率先获得超过半数的选举人票,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此次美国总统大选成为了年度最大“黑天鹅”事件。

  本该成为呈现美国民主最好一面的选举台,却沦为一个混乱不堪的闹剧场。选举期间发生的“邮件门”、“录音门”、“性丑闻”等让美式民主在人们的嘘声中跌入泥潭。

  在辩论中,希拉里和特朗普选择的不是充分阐述自己的政策主张、回应选民关注的政治议题,而是紧抓“录音门”、“邮件门”等展开唇枪舌剑,任由没有底线的互相攻击主导辩论。

  一边是争得不可开交的政治精英,另一边则是看不到希望的无奈选民。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已然成为美国社会不得不直面的现实,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横亘在上层精英和中下层普通民众之间。然而,专家指出,“金钱政治让这种现状无法得到改变。”

  “金钱是政治的母乳”。这是对当代美国政治一针见血的描述。统计显示,几十年来,美国的竞选经费开支增长迅速。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2016年美国大选过程中,希拉里及其盟友共募得大约10亿美元,特朗普方面的募款金额在6亿美元左右。曾有预测指出,2016年的美国大选总开支可能将超过50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最昂贵的选举。两个让不少选民不甚满意的候选人,真正代表和服务的是背后支持他们的经济财团,所谓的民主充斥着十足的铜臭味,而普通选民能做的只有“矮子里拔将军”。

  据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数据显示:多数美国人对两个大党的候选人都有负面印象,其中64%对特朗普有负面印象,54%对希拉里有负面印象。英国《金融时报》则评论称,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是“不诚实的希拉里”与“骗子特朗普”之间的较量。

  而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政治研究主管卡罗尔·多尔蒂此前也曾表示:“美国民众对两党候选人都持不看好态度。在过去的25年里,今年大选是美国选民最不满意的一次选举。”

  弊病丛生的美式民主,冲击的不只是身在其中的美国民众,也让许多曾经的海外拥趸看清,美国极力推销的民主制度不过只是一件“皇帝的新衣”。

  ⑧事件:APEC秘鲁峰会召开

  区域自贸方式获世界青睐

  2016年11月18日至19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此次会议是继G20杭州峰会召开两个月后,再次召开的重量级多边国际会议。两个国际会议在多边领域政策的协调中有所呼应。

  转型与创新是亚太区域恢复活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杭州峰会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开出的药方。特别是杭州峰会在贸易和投资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治理方面达成重要共识、决定通过强化全球价值链来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等,都为此次会议树立了标杆。中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参与者,在推进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必将以创新与改革实现自身发展并拉动亚太经济增长。

  亚太是全球经济最重要的板块,也是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APEC 21个成员经济体几乎涵盖了整个太平洋经济圈,人口约占全球的40%,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60%,贸易额约占世界的48%。APEC是亚太地区级别最高、领域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经济合作机制。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保护主义抬头,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风险突出,经济全球化遭遇强劲“逆风”。在此背景下,中国坚定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决心难能可贵。

  尤其是随着特朗普从美国大选中胜出并扬言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合作协定(TPP),外界对中国主导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

  路透社称,中国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成为通往更广泛的自由贸易区的唯一途径。此外,新加坡《海峡时报》也称,中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亚太自由贸易协定(FTAAP)等区域自贸协定已成为峰会上“关键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潮流”。

  “利马成为一个象征性的权力移交舞台,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领头羊”的共识在此次峰会期间不断地被各国领导人强调。

  对许多APEC经济体来说,中国将承担更大责任的承诺来得正是时候。如今,各国正热切关注中国主导的区域自贸协定,期盼中国引领全球贸易发展。

  ⑨事件:韩国总统朴槿惠遭弹劾

  朝鲜半岛阴云密布

  2016年12月9日,韩国国会通过总统弹劾案。这份弹劾动议案提及朴槿惠“亲信”崔顺实干政、“岁月”号沉船事件应对以及崔顺实涉嫌胁迫大企业向其控制财团捐款案件,指称朴槿惠任职期间存在违反宪法和法律行为。宪法法院开始着手审理总统弹劾案,从审理到作出最终裁决最长可达180天。

  持续不断的民众示威、国内政党的分裂及重新组合……韩国的政治乱局让世界对朝鲜半岛局势倍加关注。

  2016年,朝鲜进行了两次核试验。9月9日,朝鲜进行了第五次核试验。消息人士称,朝鲜第五次核试验是核弹头爆炸试验。之前,1月6日,朝鲜进行了第四次核试验,并对外宣布“朝鲜第一枚氢弹试验成功”。11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正式通过针对朝鲜第五次核试验的第2321号涉朝制裁决议。

  韩国则加强了与美国的关系。3月7日,韩美举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代号为“关键决断”和“鹞鹰”的联合军演,参演军队多达40万人。7月,韩美两国最终决定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虽然反对声不断,但是,12月21日,韩国代理总统黄教安依然表示,应对朝核威胁已经刻不容缓,朝鲜2016年挑衅力度和频率史无前例,出于国家安全上的考虑,应尽快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分析认为,这既说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正紧锣密鼓地往纵深推进,同时也说明韩国甘愿深陷美国的同盟体系,并捆绑在美国的战车上,不惜与中俄战略对抗并破坏东亚的战略平衡。

  中国曾多次就韩美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表明严正立场:美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国家战略安全利益,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的努力背道而驰。中方反对在半岛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敦促有关方面立即停止部署进程。

  ⑩事件:美联储加息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当地时间2016年12月1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华盛顿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0.5%至0.75%的水平。这是美联储10年以来的第二次加息。据美联储官员估计,2017年将会加息至少3次。

  美联储加息消息一出,美股巨震,美元指数迅速拉升,非美元货币暴跌。麻烦缠身的欧元遭遇雪上加霜,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承受重压。又一场腥风血雨拉开帷幕。

  美联储加息源于表现良好的美国经济数据。美国已经连续74个月增加了工作岗位,失业率降至4.6%,创下2007年以来最低。美联储预计,2016年美国经济增速为1.9%,2017年升至2.1%。美国经济已经连续7年实现增长。

  但是,整体来看,2016年的世界经济增长是缓慢的、艰难的、脆弱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1%,低于1980—2016年间年均3.5%的增长率。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蒂芬·罗奇称,这一增速表明,世界经济并没有走出衰退,增长依旧困难,这也给2017年带来更多问题。

  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的增速均低于上年度;俄罗斯、巴西等资源出口型新兴经济体继续负增长;亚洲新兴经济体仍是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区域,但也比上年度略有放慢。全球贸易增速低于经济增速的格局没有改变。据世界贸易组织最新预测,相比国内生产总值2.5%的增长率,2016年全球贸易额增长率仅为1.7%。这是近15年来全球贸易增长率首次显著低于GDP增长率。

  世界经济长期萎靡不振,贸易保护主义难辞其咎。有研究认为,贸易壁垒是导致2008年以来全球贸易减少一半以上的主要原因。

  世界银行称,原油出口商陷入低油价的挣扎会拖累全球经济增长。世界银行称,发展中国家原油收入的减少将使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降至2.4%,远远低于1月预期2.9%。

  分析指出,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这个问题上,结构性因素一直在起作用,并且每个经济体的结构性因素各有不同。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提出,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其竞选过程中承诺的保护主义政策一旦全部或者部分实施,都可能对外部世界造成不利影响,并有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保护主义政策密集出台,从而造成世界经济增长率进一步下降。黄皮书认为,随着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和美国进入加息周期,美国经济可能成为导致世界经济不稳定的源头。

  (本版文章由张红、刘林卿、周丹丹、王世雅、徐雪尘、孔宵、张兰、李素心撰写)

2016世界十大新闻
责编:张 红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