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开放的青岛 收获世界认可(“回望青岛2016·上篇”)

宋晓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2月29日   第 03 版)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
  孙树宝 张进刚摄(人民视觉)

  11月16日,海内外嘉宾在青岛大数据体验中心参观。
  (新华社发)

  2016世界杯帆船赛青岛站比赛现场。
  王海滨摄(人民视觉)

  编者按:时间即将抵达2017年。回望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一路走来的青岛,有挑战,更有精彩。

  任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不变的是青岛挺立潮头的勇气以及敢于乘风破浪的开放基因。为总结展示青岛“十三五”开局的这一年,本刊推出“回望青岛2016”报道,分上、下两篇,今天刊登上篇。

  

  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即将走过不同寻常的2016年。在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部署下,青岛开放不断升级,推进国际城市建设,“走出去”硕果累累,海外“朋友圈”不断扩容……

  开放、创新,向着宜居幸福的国际城市不断迈进——这就是青岛交给新年最好的答卷。

  国际城市新高度

  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会议(C20会议)、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活动、“一带一路”战略国际研讨会、中国(青岛)国际电子博览会、中国(青岛)财富论坛、国际城市建设研讨会、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2016年青岛收获了格外的关注。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涉外活动让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走进青岛,感受这里非同一般的魅力与活力。

  参加C20会议的埃及前总理、可持续发展机构董事会主席埃萨姆·谢拉夫毫不吝啬对青岛的赞美:“毫无疑问,本次会议同往届会议有着显著的区别,因为本次会议召开地青岛是一座拥有开放精神、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会议组织、致辞程序、议题分配,都非常国际化。”

  实际上,国际化日渐成为青岛的“城市标签”。

  随着城市定位从以往的“中国东部沿海较重要的经济中心”提升为“国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青岛全面启动实施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工作新机制,立足城市发展全域引领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表示,实施国际城市战略,是青岛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开放发展理念的一大举措,也是青岛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的具体体现。青岛要对标国际水准和眼界,把战略口号、行动纲领转化为实际行动。

  对标世界五大机场建设青岛新机场,对标美国迈阿密发展青岛邮轮产业,对标鹿特丹港提升青岛“海铁陆空”多式联运铁路集装箱运量……翻阅厚厚的《青岛市国际化+行动计划对标案例指导手册(2016—2017)》,青岛已经将“国际化”落实到100项实事,将“国际化+”这一全新的工作模式贯彻到各项工作中,深深镌刻进这座城市的发展基因中。

  建设国际城市,青岛书写了一份令人赞叹的成绩单。

  前11个月青岛货物进出口增长0.1%、出口增长1.1%,在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中,青岛成为唯一保持“双增长”的城市。

  青岛在全国率先建立运行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境外投资海外销售额等指标的现代国际贸易运行体系,预计全年货物进出口规模保持在700亿美元以上、服务进出口贸易额将达到120亿美元,海外销售额突破200亿美元。

  今年,青岛获批成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打造“互联网+大外贸”新模式,正成为外贸转型升级的新突破口;获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际服务贸易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外贸增长新亮点。

  同时,青岛率先实施自贸区战略地方经贸合作推进工作新机制。在商务部支持下,建立了推进实施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培训、评价、调研、创新、合作五大基地,举办FTA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政策宣讲会等30多场,青岛企业对自贸协定利用率提升至40.7%,已享受关税优惠超过1.9亿美元。按照市域辖区、各类经济园区、海关特殊监管区三个层级开展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复制推广,全面启动42条改革事项,其中34项当年已完成落地,其余8项长期任务正在有序推进。

  近日,作为中美地方贸易投资合作首批示范城市和首批中英地方合作中方重点城市,青岛先后印发《青岛市推进中英地方贸易投资合作重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和《青岛市推进中美地方经贸合作重点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全面推动青岛与英美地方经贸合作,着力建设中英、中美地方经贸合作重点城市。

  一个又一个“唯一”“首先”“率先”,成为青岛开放、发展、自信的注脚。

  “海外青岛”新布局

  亚洲建厂,非洲采矿,北美洲收购通用家电、增资夏普工厂……今年以来,青岛企业加快迈出国门的步伐,一个隐形的“海外青岛”日渐浮现在人们眼前。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并购成为青岛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形式。 从小试牛刀,到大手笔频现,青岛企业正在展现出越来越雄厚的实力与巨大的影响力。

  今年 6月,通用电气家电正式成为海尔的一员。这笔协议投资额高达56亿美元的海外投资,成为迄今为止青岛最大的境外投资项目。

  “一带一路”正在形成庞大的产业链经济,成为青岛参与世界经济、扩大城市影响力的新路径和新平台。

  青岛市市长张新起表示,青岛将充分发挥陆海双向开放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全方位合作,推动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争当领头雁、火车头、排头兵。

  位于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的青岛北海石油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践行者与受益者之一。近日,该公司刚刚击败了以色列IDE和法国威立雅两大全球水处理行业巨头,成功拿到哈萨克斯坦4万吨日处理能力海水淡化项目。这是继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合作伙伴签订合同额为8400万美元的“1+7”套油田伴生气回收装备合同以来,再次扩大在哈萨克斯坦的业务存在。

  青岛企业的丝路之旅并不孤单。6月28日,由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生产的两套重达4000吨、集成了多项高精尖技术的大型液化天然气核心模块装置在青岛港顺利装船,启程驶往俄罗斯, 服役于中俄两国间合作开发的重点能源战略项目——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

  而就在此前不久,首批在俄罗斯本土生产的海尔组合式冰箱正式投放当地市场。

  “青岛制造”一次次在“一带一路”大显身手。

  数据显示,青岛今年在境外举办了 33 场以“通商青岛新丝路、经济合作新伙伴”为主题的“丝路对话”系列经贸活动。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7.8 亿美元、增长27.2%,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 27.4 亿美元、增长74%。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沿线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展开,其中 35 个项目开工建设、14 个项目正式签约,山东电建三公司以 11 亿美元承建巴基斯坦燃煤电站,成为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领域第一个进入执行阶段的项目。

  青岛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发铿锵有力,其背后的保驾护航体系越来越引人关注。

  最新的投资政策、权威的海外文化与法律解读、面对面的洽谈与咨询服务……青岛的境外工商中心更像是一个个“海外驿站”,让青岛的“走出去”与“引进来”更加顺风顺水。

  从2014年第一家新加坡青岛工商中心启动运营,到韩国釜山、美国旧金山、德国慕尼黑等三个境外青岛工商中心陆续成立,今年启动筹建日本、以色列两个境外青岛工商中心,年前均可完成境外注册登记备案手续。

  而青岛“朋友圈”的不断扩容,无疑为“走出去”开辟了“绿色通道”。

  青岛在全国地方层级率先面向全球建立国际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扩大双向投资贸易合作,形成全方位对外经贸交往合作新格局。

  目前,青岛已与 22 个城市成为友好城市,与 45 个城市结为友好合作关系城市,与 57 个国际城市(省、州)或商务机构缔结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成功举办两届青岛国际经济合作伙伴圆桌会议,发布年度报告白皮书和《青岛合作倡议》,形成广泛影响。

  服务环境新优势

  眼下,隆冬时节寒气逼人,由青岛市政府在北京主办的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商务对话会会场内却人头攒动、气氛热烈。

  会场嘉宾热议的青岛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是经商务部批准的中国唯一的横跨欧亚大陆、境内外双向投资互动合作园区。

  该产业园在中国境内依托青岛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陆海空铁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的功能优势,沿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合作发展国际贸易和物流产业,使青岛港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对接亚太市场的“出海口”。

  上合组织实业家委员会秘书长谢尔盖、特聘顾问鲍津认为,青岛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是一个跨区域、跨国界的合作平台,为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区域经济合作 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和样板。它将为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提供良好平台。

  乌兹别克斯坦驻华使馆商务参赞纳吉尔·努尔马多夫在发言时表示,中亚国家大多是内陆国家,寻求对外发展,需要与港口城市合作,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项目为中亚国家寻求“出海口”提供了机遇,今后将与青岛建立密切交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良好的区位优势只是青岛的优势之一。近年来,日渐成熟的投资环境和服务理念使得青岛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热情。

  日前,世界500强的德国大陆集团,投资7500万美元在青岛中德生态园开工建设汽车流体技术亚太区基地。该基地着眼于集聚青岛橡胶行业科研人才,研发生产汽车、机械用橡胶软管。

  作为中德两国政府间唯一的合作园区,中德生态园在利用德资方面彰显出独特环境优势。该园区规划集聚程度高的产业片区,配套德国企业中心、德国中小企业孵化器,汇聚熟悉中德两国政策、法律和文化的相关人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中德生态园先后与西门子、空客、庞巴迪、大陆等世界500强德国企业签约,辛北尔康普压机、JCS等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实现投产。

  中德生态园并非个案。前三季度,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签约设立了21个外资项目,总投资额18.9亿美元,其中外资额12.4亿美元。全市累计有 130 家境外世界 500 强企业投资 255 个项目。

  此番成绩的取得源于青岛的执著与专注。青岛传统的政策优惠型招商模式正加快向环境优化型、资本运作型现代产业招商创新模式转变。

  今年年初,青岛发布《深化与世界500强及全球行业领军企业(机构)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开启了全面强化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深度融合与互利合作的大幕。

  根据计划,到2018年,全市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0家,新引进全球最具创新力50强企业10家,新引进世界知名教育、医疗机构各3家。

  为此,青岛不断提升招商引资专业化与国际化水平。完善国际投资促进咨询顾问制,引进银行客户服务体系模式,建立蓝色、新兴、高端产业定向招商工作机制。

  青岛的管理服务创新亦不乏可圈可点之处。青岛深化双向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投资管理模式,商务、工商部门互相配合,启动实施外资企业备案设立机制,依法依规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率先在金融、教育、文化、医疗、育幼养老等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

  同时,建立现代产业招商平台创新机制,以市级融资公司为平台设立现代产业双向投资招商合作股权投资基金,完善走出去服务体系和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坚持不懈以国际城市战略引导全域优化营商环境。

  一系列创新模式卓有成效。青岛全年利用外资在“十二五”期间连续跨上4个10亿美元台阶的基础上,今年再次跨上70亿美元新台阶,占山东省45%左右。

  开启未来, 惟有长风破浪、勇往直前,才能始终屹立于时代的潮头。步入2017年的青岛,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开放的青岛 收获世界认可(“回望青岛2016·上篇”)
资讯速递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