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青山处处埋忠骨(散文)

卫建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2月24日   第 11 版)

  从洛杉矶飞到夏威夷,正是7月的傍晚。太平洋上湿润、和煦的晚风,送我们去住地;真使人心旷神怡。

  在酒店稍事休息后,一人去岛上闲逛,看见沿街亮起的火盆,感受到野性的浪漫。早期岛上的土著,在篝火、火把的“噼啪”燃烧中,听涨潮时的浪拍海岸线,头顶满天繁星,在这里过着世外桃源的岁月。街上已趋现代化的火盆,火焰在黑夜里摆舞,就是先民昔日生活的遗风。

  对中国人来说,这座太平洋上的岛屿,与中国近代史紧密相连。1894年,29岁的孙中山在这里向华侨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成立“兴中会”,亲自起草《兴中会宣言》,正式开始他的革命生涯。从时序看,这座风光旖旎的小岛,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晚年的张学良将军,在这个与祖国海水相连的岛上走完他一生最后的几步,并将遗骨埋葬在先行者策动革命的起点。我随培训团来这里,最想看看孙中山的革命遗迹和张学良墓;再去凭吊珍珠港,了解太平洋战争的重大史实。

  第二天,团里安排去波西米亚村。车子开到街上,我看见有一家花店,就请司机临时停车,下车去买了一束鲜花,将在酒店写好的纸条夹在花枝里。我写的字,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同行者不解,问:“给谁送花呀?”我笑而不答。原来,我们的行程安排,并没有瞻仰张墓一项,同伴也没人知道张学良葬在异国他乡的这个小岛上。开车后,我临时跟陪同说,我们顺便去张学良墓看看吧。陪同爽快地答:“好,顺路。”

  车子在山腰盘旋,轻雾缭绕在山头,山坡的平地上绿草如茵。这里叫神殿谷,是一片公墓群。张学良、赵一荻的墓,就在一个普通的山包上。暗红、麻白色的花岗岩,构成朴素、简练的线条,墓上只刻二人的姓名和生卒年,还有中英文《约翰福音》的一段话:“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白色的十字架,竖在墓后,墓前还有左右两个长条石凳;弧形的小小墓园,张开怀抱,安葬着曾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到了这里,喧闹转入安静,只听得见轻轻的脚步;周围是安静的青山和缭绕山顶的白雾。我恭恭敬敬地向张墓行礼,将带来的鲜花献上,心里向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默哀。

  辞别张墓,山里下起小雨,天光忽暗,山雾转浓。我担心鲜花里夹的纸条:那上面的几个字,说不定很快就被雨水打湿、褪色了。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至今,我每听到这首著名的救亡歌曲,还会感动,难忘国耻;张学良的一生,这首东北老乡唱的悲歌,永远会在他胸中激荡,直到他走到天涯尽头。我读过一册《西安事变亲历记》,搜集过不少事变的史料,对这个抗战史上的重大事件,略有研究。在民族危难之际,张学良几次向蒋介石进言,请求蒋停止剿共,抗日救国。蒋到西安时,张学良仍力陈自己的爱国主张,遭到蒋的严厉训斥。结果,在华清池,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改变了历史的走向。想当年,张将军带几十万东北军入关,还有许多同胞跟着他逃出日寇铁蹄,都希望团结抗日,收复失地;集家仇国恨于一身的张少帅,怎忍同室操戈,与红军作战?千钧一发之际,他和杨虎城将军“兵谏”蒋介石,在中共的协助下,逼迫蒋改变剿共政策,国共团结合作,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将枪口对准侵略者。张的人生轨迹,因此而改变。前几年,我在中国美术馆的院子里,见过一尊杨虎城塑像,汉白玉石质,是杨将军雄赳赳、正气凛然的形像。中华儿女,永远都忘不了张杨在民族危难之际的大勇大义。

  听当地人说,张学良来夏威夷住的地方,就在我们住地附近的海滩边。那天,我趁同伴们去环岛游的机会,向团里请假,一人去访张将军一生最后的栖息地,在他生前坐着轮椅散心的海滩边,思考他晚年真实的心事。然后,我跳到辽阔、蔚蓝的太平洋里游泳,在浅滩捡了一块多孔火山岩石,作为此次旅行的纪念。阅读一大堆有关西安事变的史料时,我拿这块石头做镇纸;石多孔窍,隐约有声。

青山处处埋忠骨(散文)
纪实文学: 聚焦现实热点,抒写中国新变(文学新观察)
傲雪凌霜
你若盛开(外一首)
记得住乡愁的史诗散文
文学架起国际友谊桥
笔下有乾坤
责编:杨 鸥 邮箱:hwbwyb@sina.com